德國打造海綿城市 雨水回收有效利用

面對氣候變遷,德國柏林,正在建造一座當地最大水庫,並針對住宅區,制定雨水收集計畫,舉凡,像是綠化屋頂、在房屋周圍種樹。希望,在炎熱夏天,讓城市變得涼爽。

一座巨大坑洞,直徑長達40公尺,可蓄水近17000立方公尺,是奧運水池容量的5倍。這裡將成為德國柏林最大水庫,也是柏林應對氣候變遷,最新的解決方案之一。

柏林水管理服務發言人 納茲:「以前我們的目標是排水,讓人們能在不穿雨鞋的情況下,在城市行走 然後我們意識到,事實上我們在這裡降雨量太少了,隨著氣候變遷(乾旱)變得更嚴重,而且每次下大雨時,都在考驗柏林的排水系統。」

2018年,柏林的治水政策出現重大轉變,反其道而行,從解決排水問題,變成儲存雨水,目標是對抗越來越嚴重的乾旱和洪水。要打造柏林成為一座可以吸水、保水、儲水、過濾水的海綿城市。

柏林雨水機構主任 妮可:「海綿城市幫助我們就地保存雨水,讓這些雨水可供植被使用,還能幫助我們節省飲用水。」

除了建造大型水庫外,柏林政府也要求新的住房計畫,制定雨水收集策略,包含在綠化屋頂,多種植樹木,並在新建社區周圍打造3座人工蓄水池,不只在下雨的時可以作為集水區,平常也能有降溫效果。

居民 烏爾賀:「當我們去市中心時 天氣很悶很熱,你會看到這裡的不同,由於水道的存在 天氣變得更涼爽,溼度更高一點 更舒服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孟加拉氣候危機前線 2050年恐百萬人流離失所
付出讓更多人幸福 把握因緣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