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如果拜登成為美國總統……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在人們猜測究竟誰能贏得這場疫情背景之下的選戰的同時,《法蘭克福匯報》駐華盛頓的時政記者Majid Sattar又回憶起四年前的此時此刻,許多關於克林頓將會多大程度上繼承奧巴馬外交路線的專題報道早已基本成文,沒有多少人去關注特朗普當選的情況會是如何。

"2016年的噩夢讓人們吸取了教訓:四年後的今天,所有人都十分謹慎地看待拜登在民調中所取得的領先優勢。因為眾所周知,當時克林頓的民調支持率也是領先於特朗普。盡管如此,在大西洋彼岸的歐洲,人們也不得不探討一個問題,如果拜登當選總統,將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彌補特朗普的強勢外交所造成的損失。"

在選戰過程中,特朗普曾經多次抨擊拜登是北京的"傀儡",並且拿拜登的兒子在中國的生意說事。《法蘭克福匯報》記者也在探討這個問題:如果拜登真的當選,他將采取怎樣的對華政策?他真的會像特朗普所說的那樣,被利益捆綁了手腳嗎?"因為一旦談到外交領域,這很快就會變成一場誰對華更強硬的競賽。"

曾在拜登作為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期間擔當其外交政策顧問的霍策爾(Michael Haltzel)認為在這方面對拜登的攻擊是"無稽之談"。他對《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強調,自己並非為民主黨助選,而是作為曾經共事過的舊相識分析,認為拜登如果能夠當選,"首先會選擇重新恢復和老盟友之間的關系,從而以西方陣營的身份共同應對中國"。他認為這正是西方的強項所在:"我們有盟友,而中國沒有。"--而在他看來,總是以雙邊之間談生意的方式處理外交事務的特朗普,從未領悟這個道理。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也指出,"其實在華盛頓政治圈,共和民主兩黨在對華問題上是有共識的,那就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戰略挑戰。只不過這些共識被特朗普給擊垮了,尤其是他那反復無常的貿易政策,還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嘗試把新冠危機的所有責任(包括他自己搞砸的事情在內)都推給北京的做法。"

"氣候少女"搖身一變成為香港民運支持者?

總部位於德累斯頓的地區性新聞媒體TAG24則關注了"星期五為了未來"氣候罷課運動發起者通貝裡(Greta Thunberg)的最新動態。這位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擁有超過1000萬粉絲的17歲少女日前發布圖片貼文,呼籲人們關注12名被中國關押的香港年輕人的命運。在推特上也有420萬人關注的她也在該平台上發布了相關推文。

在這張圖片中,通貝裡手持 "救救12個香港少年"字樣的標語。她在貼文中寫道,自己是接受了香港民運人士黃之鋒的"提名",將聲援這些年輕人的呼籲傳遞下去。作為傳遞的下一棒,她"提名"了氣候罷課運動在德國的領袖人物--24歲的諾伊鮑爾(Luisa Neubauer)以及另外兩位分別身在烏干達和美國的年輕氣候保護活躍者。

諾伊鮑爾自然也接過了這一接力棒,繼續發帖支持香港的青年人。TAG24在報道中寫道:"對於她的粉絲和關注者來說,這樣的話題轉換是喜聞樂見的。但是這位德國活動人士通常都是為氣候和環保話題發聲的。……現在通貝裡、諾伊鮑爾等人也呼籲人們關注在中國身陷囹圄,被禁止出境的活動人士。"

報道接著指出,這種"提名"的方式是讓一個話題迅速傳播的有效途徑。"發起者先提名三個網友,然後他們再分別提名三個人,這樣不斷傳遞下去,就會形成一個主動參與的浪潮。"

"至於這位年輕的氣候保護偶像人物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嘗試能否取得成效,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雨涵(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