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義、波蘭攜手 開發長程打擊武器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德、法、義大利與波蘭11日簽署「歐洲長程打擊路線」(ELSA)合作意向書,將攜手研發、生產與供應新型長程打擊武器,藉此填補歐洲防禦缺口。

歐洲4國防長在北約峰會期間,對外宣布「歐洲長程打擊路線」計畫,希望整合各國研發與生產能力,共同打造新型長程打擊武器,以加強各國防禦能力,並提升歐洲國防工業產能。雖然計畫細節尚未公布,但據報將研發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陸基巡弋飛彈,以填補因烏俄戰爭而顯露出的歐洲裝備缺口。

軍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指出,該計畫目標是研發射程1000至2000公里的遠距精確打擊武器,儘管未透露更多細節,但報導說,歐洲飛彈大廠MBDA上月宣布,正研發一款新型陸基巡弋飛彈,擬以現有的海軍打擊飛彈(NSM)為基礎改良而成,藉此擴大歐洲遠距打擊能力。

美蘇1987年簽署的《中程飛彈條約》(INF),限制研發與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飛彈,但隨著美俄相繼退出條約、莫斯科擴張中長程飛彈庫存,以及發動侵烏戰爭,威脅歐洲安全,各國已重啟長程武器研發。法國防長勒克努11日說,ELSA計畫將向其他歐洲國家開放,爭取更多支持。

波蘭、義大利、法國與德國等歐洲4國防長,簽署ELSA合作意向書,將聯合開發長程飛彈。(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