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話】歲月如芭樂清甜
少年時我夢想去大都市打拚,開工廠、當老闆。我家務農,從小要幫忙,種田種到怕。
我想改善家裡,19歲時,一個同學由家裡出錢,找我跟另一個同學一起創業,我們3人開一間塑膠模具工廠。
可是爺爺反對,要我去考郵局,說工作穩定。我只好離開工廠,那是1980年,信件多到嚇死人,還有《翡翠雜誌》《時報周刊》,1天要送4、50公斤郵件,又人生地不熟,做1個月我就不想幹了,好累。但叔叔說:「人家可以,你為什麼不行?」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
模具工廠由2個同學繼續經營,成本400萬元1年後就賺回來,越做越大。那時台灣經濟正起飛,我學機械,好幾個同學創業開工廠,賺很多錢,開賓士、BMW。有的同學賺了錢又去買地、買房,賺更多。也有同學問我要不要投資,但我沒錢。
郵差很辛苦,尤其耶誕節到年關,賀年卡堆積如山。幸好路慢慢熟了,投遞快很多。後來,認識一個種泰國芭樂的農民,那時泰國芭樂剛引進台灣,我跟他買種苗,在老家農地種50棵,假日就回家做,8個月後第1次採收,1顆可以賣85元。我增加到500棵,爺爺、爸爸也幫忙。
種芭樂用化肥不好吃,要挖土埋有機肥。還有,一個同學在飼料工廠上班,製作過程流出來的水也有營養,我叫同學把水留給我去灌溉。我的芭樂得到高雄內門農會的甜度第1名,還有大盤商從台北搭飛機來找我,只為了要我多賣一些芭樂給他。1年可以賺1百多萬元,想不到務農也能賺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