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恐引發栓塞性中風

醫師劉力瑋說,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治療,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南市醫提供)
醫師劉力瑋說,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治療,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心房顫動」症狀通常為不規則的心跳,時快時慢,會導致心房內血液流動不暢,進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可能引發栓塞性中風有致命危機。醫師提醒,若患者出現心悸且心跳不規則且快速,每分鐘逾130次以上應及早就醫。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指出,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受到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更高達10%。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疲憊無力、水腫。

心房顫動另一大風險在於血栓的形成。心房顫動會在左心房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若隨血液流動可能會堵塞腦部、腸子、腎臟或四肢,導致嚴重的中風,進而造成失能。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需要長期追蹤控制的慢性病。

他說,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當心跳恢復正常時都不太容易以一張心電圖做診斷,因此會以24小時心電圖監測,看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的這一天中逮到這個心律不整。現在很多穿戴裝置,像是智能手表不只是記心率的高低,也能把完整的心電圖記下來;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藉由智能手表記錄,就醫時帶來給醫師參考,可有效輔助診斷。

劉力瑋說,在治療方面首先是電燒手術,通過心導管技術在心臟內定位並消除異常電信號;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律。此外,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形成,降低中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