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10年住院數增9倍 醫警:小心高溫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氣象署持續發布高溫燈號資訊,醫師警告台灣心臟衰竭住院人數較10年前增9倍,高溫是心臟衰竭危險因子之一,提醒曾出現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適量」喝水,天熱更要注意日常保養。

西南風沉降影響,天氣高溫炎熱,台東縣有焚風發生機率,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機率;台北市、新北市、花蓮縣為黃色燈號,也可能有出現局部36度高溫,其他地區高溫約32至35度。

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王兆弘今天在大師開講心衰衛教講座,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經過心導管等治療的患者,倖存下來之後,未來罹患心臟衰竭風險比一般人更高,提醒近期天氣只會越來越熱,心臟衰竭風險族群記得「不多不少」補充水分。

王兆弘提醒,極端高溫時避免身體缺水很重要,但絕對不是毫無節制地喝水,有心臟衰竭風險族群必須留意水分補充量,避免喝太多,造成身體來不及代謝,堆積腿、腳或肺部,產生下肢及肺部積水問題。民眾可注意「累、腫、喘」等3大症狀,一旦出現務必即時就醫。

據健保資料庫數據,台灣在過去10年因心臟衰竭住院人數,不斷攀升,甚至增加高達9倍之多。心臟衰竭因素,包含老化、心血管堵塞及心肌梗塞等,可透過胸部X光、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測B型利鈉尿生肽數值等檢查進行診斷,早期發現可以積極介入治療,改善病情。

隨著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心臟衰竭將是民眾健康一大威脅,王兆弘指出,除了心臟衰竭患者逐年增加,台灣心臟衰竭住院個案,半年內再住院率高達3至4成,即使政府推出相關改善計畫,無奈患者返家後,相關照護知識不足,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王兆弘認為,心臟衰竭個案出院返家後,絕對不能只仰賴吃藥控制病情,同時應避免患者有狀況只會往醫學中心跑,建議強化台灣的心臟衰竭社區照顧網絡,仿照歐美、日本推出心臟衰竭導師等專業護理人員,加強與社區醫院連結、改善薪資環境是關鍵手段。(編輯:李亨山)1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