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比癌可怕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陳冠任醫師主講「心臟土石流~預防心肌梗塞」,民眾獲益良多。(羅永銘攝)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陳冠任醫師主講「心臟土石流~預防心肌梗塞」,民眾獲益良多。(羅永銘攝)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莊正彥醫師主講「心臟無力~認識心臟衰竭」,民眾收穫滿滿。(羅永銘攝)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莊正彥醫師主講「心臟無力~認識心臟衰竭」,民眾收穫滿滿。(羅永銘攝)

心臟疾病是僅次於癌症的死因,但若加上腦血管、糖尿病,2022年共有超過5.7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醫師形容,這是比癌症更為可怕的疾病。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是三高及抽菸,提醒民眾每天量血壓,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且要多吃蔬果、多運動,若為癮君子,務必要戒菸。

本報日前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莊正彥主講「遠離心血管疾病,心臟更有力」。陳冠任表示,心血管疾病並不只局限於心臟,腦中風、周邊血管,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範疇。

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中,癌症以近5.2萬人死亡位居首位,其次則是心臟疾病。不過,若將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納入,死於心血管疾病者高達5.7萬人,比癌症更可怕。遠離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控制三高及戒菸。

陳冠任表示,過去醫界認為,血壓必須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美國的教授找來9000多名患者,了解血壓低一點是否有好處。5年過去,血壓控制較嚴格的組別少了3成死於心臟疾病的機會,而台大與大陸團隊為期4年的研究也印證了此事。這兩項研究問世後,全世界的標準跟著改變,如今醫界都建議民眾將居家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他提醒民眾每天都要量血壓,若覺得吃了降血壓藥會不舒服,就趕緊回診調整。曾中風或動過心臟手術者,則要把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避免憾事再次發生。飲食上,應選擇糙米、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別吃太油,多吃蔬果。另也要多運動、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