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商務是什麼?為何從產業到供應鏈都超在意?一文看懂快商務生存賽

對於嚮往的事物,即刻獲得滿足,是人的基本欲望之一;而許多人幻想擁有哆啦A夢的百寶袋,便是達到心想事成境界的工具。

隨著科技和商業的持續創新,人們對於「想購物到商品入手」的時間,耐性日漸減少。曾經,電商和實體店的關鍵差異之一,就是在網路上購物要自行輸入結帳資訊、等上幾天商品才會到家,但到實體店消費可以直接付款帶回家;如今,這段時差不斷在縮小。長期以來,巷口就有的便利商店或超市,是便利快捷的象徵;到現在,你連這段距離也嫌遠、懶得走了。

只要打開手機,點選某個App,你的食衣住行無數需求,幾乎1小時內就能出現眼前,這就是近年在全球掀起的「快商務」(Quick Commerce)趨勢。

Coupang 圖/Coupang
Coupang 圖/Coupang

起先是電商不斷優化物流建設,將貨物下單到抵達的時間從幾天,陸續縮短到24小時內,甚至幾小時不等;再來是foodpanda、Uber Eats等外送平台興起,不但遞送速度更快,品項也超越了餐飲的範疇;及至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形成一股決定性力量,「 外送」+「快速」成為愈來愈多業者的標配(must have),不再是選項(nice to have)

因應快商務需求,電商配送流程大改變 圖/deliveryhero、電通智能中心智庫、momo富邦媒/數位時代製圖
因應快商務需求,電商配送流程大改變 圖/deliveryhero、電通智能中心智庫、momo富邦媒/數位時代製圖

2018年,資誠(PwC)在《體驗即一切》(Experience is Everything)報告裡指出,全球消費者普遍認為,速度(speed)和便利(convenience)是良好顧客體驗的前兩大要件;而在「資誠全球消費者洞察調查」(PwC's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 Survey)中,更有4成受訪者表示願意支付額外的金額,取得同日送達服務。

未來的商務,速度或將成為決勝關鍵。

零售加速轉型快商務,餐飲外送是「鯰魚」

總部位於德國的跨境外送平台Delivery Hero,將零售的發展分為3階段 (如下圖) 。第一代零售是消費者親赴實體門市購買;第二代是2000年網際網路盛行之後,開始發展的電子商務平台,到貨時間約為2~3天;第三代則為近年來外送平台的機車配送形式,所帶動的「快商務」,也被稱為「次世代電子商務」。

零售3階段發展 圖/Delivery Hero/數位時代製圖
零售3階段發展 圖/Delivery Hero/數位時代製圖

而外送平台發展至今,對於零售業帶來最大的衝擊,便是各業者著眼的市場已不僅止於餐飲配送,紛紛轉向積極與不同業態的零售業者合作,促使各種商品盡可能都做到1小時到貨。

因此,儘管電子商務的興起並未取代實體門市的消費需求,快商務的高速發展,也無損於傳統電商平台近年來爆炸性的成長,但是外送業者帶動消費者對於「快」的需求,已牽動著各行各業的產製、通路和物流布局策略。

衝擊1:餐飲

10分鐘內出餐、雲端廚房興起

外送平台從美食外送起家,面對1小時內到貨的快商務,餐飲業首當其衝,也改變了餐飲業者的工作模式。

「要講快商務的餐飲業起點,我會說從Pizza Hut(必勝客)跟DOMINO'S (達美樂)開始,外送能接受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那是濫觴。」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觀察,到了2012年及2016年foodpanda、Uber Eats接連進軍台灣市場之後,1小時內到貨成為基本要求,並且擴大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餐飲業者。

「2018年開始,(餐飲外送)在台灣開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為了因應外送需求,促使餐飲業開始思考在包材、商品組合和成本結構上做出調整,雲端廚房也在2019年左右應運而生。

程開佑指出,對於餐飲業來說,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出餐時間變得更短。「以前內用一般餐點,出餐時間15~20分鐘都OK,現在在尖峰時刻(為了配合外送訂單需求)必須控制在10分鐘以內。」

衝擊2:零售

超商已經不夠快,需要更多接觸消費者管道

外送平台從餐飲業切入市場之後,在短短幾年時間裡,開始把觸角伸向更多零售業者,像是便利商店、超市,甚至是百貨公司、傳統菜市場的商品,現在都能在外送平台買到。

花個10分鐘就能走到的便利商店,相較外送到府已經不夠方便。一位負責統一超數位布局的主管說,「就是愈快愈好,客人絕對不嫌快,企業也希望要愈快把服務推出來。」

以7-ELEVEN來說,不僅同時與foodpanda、Uber Eats都有合作,更在2021年收購本土外送業者foodomo(專聯科技),為的就是與全集團內的餐飲、百貨、超商等通路,都能夠有更密切的整合。

對於實體通路業者來說,隨著線上購物的滲透率愈來愈高,也不得不開始經營這塊市場。尤其是在2021年5月台灣疫情爆發的刺激下,民眾減少外出、實體店舖人流大幅降低,外送平台成為接觸消費者的重要管道。

衝擊3:電商

1日到貨變標配、強化衛星倉

就算沒有外送平台加入戰局,搶快,原本就是台灣電商的目標。電商業者PChome早在2007年就推出24小時到貨服務,也使得「1日到貨」成為業界標配。

不難想見,當外送平台從送餐之餘,開始配送實體店的各種商品,電商業者只得加重自家在物流的布局,快,還要更快。

現階段,在更靠近消費者的區域布建衛星倉,成為業界有志一同的方向。momo購物網2018年就啟動綿密網絡布建計畫,至今全台已有25座衛星倉,將以100座為目標邁進。

受到疫情影響,過去多以大倉集中出貨,做到24小時快速到貨的PChome,也在2021年加速「地方倉」布局,同時宣布投資香港物流科技新創Pickupp,強化超短鏈物流,加快最後一哩路的送達效率。

目前,momo購物網可以做到部分商品在雙北5小時到貨,PChome也提供部分商品台北市6小時到貨。

比起2007年,電商平台的到貨速度持續加快,但外送平台出現之後,速度已不再是電商平台的最大優勢。momo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分析,相較於外送平台自營生鮮市場的上千品項數,momo拚 5小時到貨的品項數目標是上萬,商品廣度會是未來在比速度時電商平台的優勢。同時,momo未來將以六都5小時到貨為下一步目標,擴大快速到貨的涵蓋範圍。

如同餐飲業為了讓外送業者快速送餐,必須加快出餐流程;電商業者為了爭分奪秒,必須不斷優化需求預測和商品配置,要做到所謂的「快商務」,光是做到最後一哩路的「快物流」恐怕還不夠,而 必須從企業可以創造價值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生產製造、倉儲、行銷、系統、金流等面向就開始調整,組織也應該配備相應所需的人才、技術、採購、基礎建設等資源

快商務順暢運行,從優化製造環節開始

快商務要運行,從最初的製造環節,就要開始加速。

製造: 對於以男裝服飾電商品牌Life 8起家的米斯特來說,經營流行服飾品類,決勝點在於快速察覺消費者需求,並且將搜集到的資訊快速回饋給供應鏈。透過提前採購原物料、組織內部設計團隊等技巧,他們已經可以做到最快在20天內,開發出熱賣爆品。

林瑞達_林瑞豪_米斯特共同創辦人_2021_12_05_蔡仁譯攝-18 圖/蔡仁譯攝影
林瑞達_林瑞豪_米斯特共同創辦人_2021_12_05_蔡仁譯攝-18 圖/蔡仁譯攝影

倉儲: 當商品開發完成,在準備出貨之前,倉庫管理也是一門學問。跨境電商運動服飾通路ACS跨運動,為了做到全球48小時快速到貨,自建了一套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與倉儲管理邏輯,將出貨效率提升100倍以上。而且,跨境需要的進出口文件,也都透過系統搞定。

acs_2021_11_05_蔡仁譯攝-23 圖/蔡仁譯攝影
acs_2021_11_05_蔡仁譯攝-23 圖/蔡仁譯攝影
永聯物流 圖/侯俊偉攝影
永聯物流 圖/侯俊偉攝影

行銷: 從消費流程(customer journey)來看,如何精準預測顧客需求、提供良好的顧客體驗,同時降低購物的痛點和阻礙,是促成消費者快速下單的關鍵。因此,懂得運用數據了解消費者樣貌,將有助於讓傳遞的訊息、投放的廣告更精準。

黃英哲_Cyntelli晰利科技營運長_2021_11_15_蔡仁譯攝-4 圖/蔡仁譯攝影
黃英哲_Cyntelli晰利科技營運長_2021_11_15_蔡仁譯攝-4 圖/蔡仁譯攝影

系統: 通路、品牌要做到快商務,與消費第一線接觸的「購物介面」以及背後的系統架設,也與以往的電商有些許差異。

雖然每家實體零售業者的模式略有不同,但從POS(收銀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ERP到線上系統,都必須要有更好的連結。而且,不同層級的使用者需要的資訊不一樣,店員、倉儲、老闆、店長都要有不同的介面。

曾經協助許多實體零售業者轉型電商的91APP就表示,為了因應快商務潮流,多元的API(應用程式介面)串接功能正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API化也是軟體產業鏈的開端,國外大型科技公司也都有完整的API端口,讓任何廠商有門路能串接,逐步壯大生態系。

全聯小時達_2021_11_15_蔡仁譯攝-18 圖/蔡仁譯攝影
全聯小時達_2021_11_15_蔡仁譯攝-18 圖/蔡仁譯攝影

金流: 當消費者已經決定購買時,如果卡在最後的支付環節,不知道會令多少店家扼腕不已。從信用卡到電子支付,在爭取支付方式更為多元的同時,台灣大約還有500萬人因為種種因素無法申辦信用卡,近來興起的零卡分期、後支付(Buy Now, Pay Later,BNPL),或將成為促成交易的新管道。

中租零卡@旅遊 圖/仲信融資提供
中租零卡@旅遊 圖/仲信融資提供

快商務最佳實驗場域,為何是台灣?

聚焦本地市場來看,台灣,儼然是快商務發展的最佳場域。

「每個地方的零售產業,反映了當地的生活型態。」商發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指出,台灣有半數人口居住在六都,外送平台只要將服務在六都布建成熟,就能服務台灣大多數人口,「這是美國、中國都做不到的事。」

電通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楊少夫則指出,2021年,台灣人的工作時間排名全球第4,在亞洲排名第2,僅次於新加坡。由於工時長,來自商務需求的訂單,成為台灣外送服務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一開始美食外送就是主打辦公室午餐,上班族想跳脫一成不變的餐飲。」

另一方面,由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也可以看出,2人以下的戶籍登記數量逐漸成長,2020年占比已高達55%。

楊少夫認為,「家庭人數少,自己開伙可能比外食更花錢。」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外送平台無論在餐飲,或近期開始提供的少量、以個人獨居需求為出發的生鮮雜貨商品組合,立刻打中台灣消費者的痛點。

全家開設超市新店型,看準小家庭當道,挑選分量縮小的蔬菜水果,想煮就買不怕浪費.JPG 圖/全家便利商店
全家開設超市新店型,看準小家庭當道,挑選分量縮小的蔬菜水果,想煮就買不怕浪費.JPG 圖/全家便利商店

台灣人高度依賴外送平台,由業者數據也可看出。

「台灣的文化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很多新事業發展,都是在台灣嘗試,再分享給其他市場。」Uber Eats台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舉例,像是Uber Eats推出旗下的自有超市「優市」,台灣就是第一個嘗試的區域市場。

他也提到,Uber旗下整合乘車、外送費0元的訂閱方案Uber Pass,台灣也是全球實施最成功的區域,在加入訂閱方案的會員中,每月訂購次數是全球最高。

全聯超商零售業者結合外送平台的原因是-從國外案例來說明-(前篇) 圖/商社男
全聯超商零售業者結合外送平台的原因是-從國外案例來說明-(前篇) 圖/商社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名言不僅出現在武俠小說、功夫電影中,也經常被引用在商場的爭戰裡。

台灣消費者或許還是很在意性價比(CP值),但從外送平台的興起,我們看見了愈來愈多人願意加一點服務費,換取速度、便利和更多元的選擇,未來,兵家必爭的「價值帶」將是又快又好、又便利又好。

延伸閱讀:統一超買下外送老三, 拚「快接觸」背後2大盤算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把小家庭、夜貓族都變客人! 全聯有感:外送將成零售標配
咖啡、鮮食直達你家!統一超買下外送老三, 拚「快接觸」背後2大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