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徵小沒精蟲 獨子生機渺茫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 22歲男子出生時陰莖非常短小、睪丸不明顯,爸爸認為「長大會好」,一直未帶他去就醫;直到 22歲當兵體檢發現異常才轉診,確診罹患罕病「卡門氏症候群」。他的睪丸、陰莖幾乎沒有發育,也沒精蟲,身為獨子為傳宗接代, 1年多來補充人類絨毛激素想造精,效果有限,生子機會渺茫。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性徵異常應儘早就醫,恢復機率超過 8成。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傅家保指出,卡門氏症候群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低性腺功能症合併嗅覺缺失,發生率僅 10萬分之 1。因基因缺失,導致促性腺激素「濾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在胎兒時未從嗅覺神經附近轉移到腦下垂體,造成分泌過低、生殖功能不足、性徵過小,也影響嗅覺神經發育。
該男子身高 175公分、體重 90公斤偏胖、外型中性,從小性徵不明顯,青春期性器也沒發育,陰毛稀少,陰莖如花生米大小,只看得到包皮的頭,無法勃起,睪丸非常小,無法製造精蟲,也聞不到味道。
傅家保說,男子罹患卡門氏症候群,濾泡刺激素及黃體生成素、睪固酮值都過低,無法行房、也不能生育。應補充男性睪固酮,減少缺乏男性荷爾蒙引起的骨質疏鬆與體力不足。
男子爸爸發現獨子不能生,經補充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治療 1年多睪丸沒發育、睪固酮指數仍低下、也沒精子,生子機率渺茫。傅家保將這個發現投稿《美國醫學科學雜誌》,於 8月刊出。
傅家保說,男子如果出生就接受治療補充促性腺激性,性徵與生子功能可恢復機率超過 8成,現在治療成功率不到 1成。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性徵異常或發育不良,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