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民主鬥士游振亮先生

編按:民進黨創黨元老,前省諮議員游振亮於7月8日辭世。游振亮生於民國28年,曾任宜蘭縣議員、第二、三、四屆省諮議員,自郭雨新時代即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在戒嚴時期,冒著失去自由及生命的危險為黨外祖師爺郭雨新、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立法院長游錫堃等多人抬轎助選,是黨外至民進黨歷次大選的輔選大將。立法院長游錫堃對其感念至深,秋節時分思及斯人已矣,為文一篇交付民報,來函照登

全文如下:

振亮兄病逝,雖因知其病情而心裡早有準備,但遽聞噩耗,內心仍然深感不捨與悲痛。回想60年來,從相識、相知、亦師亦友,一起被監視、盯梢、被列為秦元份子,到矢志競選,陪我全縣拜訪郭雨新先生樁腳,先後進入省議會、縣議會,參與組黨,共同為理想奮鬥的日子,點點滴滴,不禁潸然淚下。

出身清寒,喜抱不平

游振亮先生出生於宜蘭縣冬山鄉的冬山街上,與住太和村的我不同村,兩家頗有距離,但我家到學校、市場、大廟(媽祖廟)或欲搭汽、火車出外,都必須經過其家門前,從小學時代即經常看到拉牛車的「牛車枝」游旺枝阿伯(振亮兄父親),所以在農業社會的當時,也算得上是鄰里關係了!

由於家境清寒,振亮兄小學便隨著父親到磚窯廠去搬磚頭上牛車。從小參與工作的他,除了深刻地感受到戰後民生困苦、社會不平等的狀況外,也常為了幫忙朋友打抱不平而與人衝突。振亮兄曾說「小時候在我們村裡,只要有吵架或打架發生,大家都不用問是誰,就一定是我阿亮仔。其實我都不是因為我自己的事情才跟人家吵架。大部分都是朋友被欺負後看不過。」。面對不公與歧視,講義氣、勇於抗爭的他,也常想幫助地方做某些改變。但在人民的基本權利受到無理限制的戒嚴年代,難以撼動的社會管制卻常使振亮兄不知從何下手,直到就讀宜蘭農校時,偶然聽到該校校友會理事長郭雨新先生關於社會改革的演講,激起了振亮兄改變社會的決心,也成為了他的政治啟蒙老師,促使其投入郭雨新先生推動政治改革運動的行列。

追隨虎將,推展民主

在那個後二二八事件的年代,振亮兄除了幫名列「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先生發傳單外,也開始為需要幫助的民眾轉介資源,這也使其成為政府「社調報告」的對象,受到情治單位的「關心」。因此,郭雨新先生建議振亮兄加入中國青年黨,避免被國民黨當局套上「共匪同路人」的帽子。接受建議的振亮兄也於1959年加入了中國青年黨,並一直是郭雨新先生幕後堅強的幹部與助選人才。

因其對於選務的積極參與且善於表達,振亮兄累積了許多不可多得的經驗與能力,成為黨外團隊炙手可熱的助選能手,更成為郭先生宜蘭溪南地區的選務負責人。而其重義氣的個性及邏輯嚴密的論述,在宜蘭縣內許多黨外的助選場合,都能看到其助講的身影。

1973年起,振亮兄開始走向幕前,參與了宜蘭縣第8屆、第9屆的縣議員選舉。由於資源有限,面對賄選橫行及威權體制的行政動員,兩屆皆鎩羽而歸,但這兩次的參選,不僅為他日後從政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成為我1981年參選的重大助力。

圖為黨外宜蘭公政分會宣誓,黑西裝者為立法院長游錫堃,右方即游振亮。仰山文教基金會提供

人脈傳承,全縣拜年

至今依然深刻記得,28歲(1977)那年的春節,是我第一次展開參選行動的日子。當時尚在台北國泰信託公司上班的我,除了對民主政治的憧憬及滿腔為民服務的熱情外,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對於勝選也沒有把握,因此,春節的數個月前就向振亮兄請益,請他幫忙。比我年長9歲的他,在選戰策略、競選活動、政見訴求及樁腳連絡上,提供了我許多寶貴意見。

1977年的大年初一早上,我騎著機車如約上門時,振亮兄滿臉訝異的說:「沒有想到你是玩真的!」可能感受到我的決心,他稍加停頓後就著裝準備,然後毅然地跨上了我的機車,開始了我們的宜蘭全境拜年活動,近至羅東、三星、五結,遠到頭城、礁溪、壯圍,只要有郭雨新樁腳的地方,就有我們的足跡。那一年,雖然最後在時任立法委員的黨外龍頭黃信介先生協調下,禮讓林義雄先生參選省議員而「競選未遂」,轉而擔任林義雄先生的競選總幹事,但我仍然非常感激振亮兄的幫忙。如今回想,在「美麗島事件」的2年前,那個戒嚴的「白色恐怖年代」,只因為嚮往民主政治,兩個熱情、懵懂的青年,就貿然的走向充滿風險的未知之路,不禁啞然失笑。

選情丕變,陳選縣長

4年後的1981年,我競選省議員時,振亮兄與李茂全、陳武進、林順發、劉燉亮等先生一樣,從頭到尾都是我的競選團隊決策核心最重要成員,那時的宜蘭縣政壇,振亮兄已經是一個辯才無礙且政治敏感度相當高的人。當時宜蘭縣黨外盛傳,「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前省議員林義雄律師的太太方素敏女士,將會回鄉接棒參選省議員,而宜蘭縣長一直尚未有人表達參選意願,因此,我雖然熱衷參選省議員,但為了禮讓方素敏女士,我也做好參選縣長的資格檢覈準備。由於方素敏女士後來未參選,黨外陣營中遂形成張川田、陳定南及我三人皆宣布角逐省議員的局面。其後,威權體制統治者—國民黨宣布提名當過三星鄉長且已經連任二屆省議員的官來壽先生繼續參選省議員,也出身三星鄉的陳定南兄面臨基本票源與官來壽嚴重衝突的局面。

三星鄉選票不多,定南兄如果堅持參選省議員,很可能會造成在三星鄉鄉內與官來壽兩敗俱傷,在鄉外的其他十個鄉鎮市形成陳洦汾、張川田、游錫堃三人競爭二席的局面,於是其競選團隊多人建議定南兄轉投兩強對峙的縣長選舉(第三人知名度不高,只拿2千多票)。其後,經過一個「形式上」的協調,於是宜蘭縣黨外省議員參選人就剩下我和張川田兄。

天公疼憨,群英站台

我出身貧賤、學經歷遠遠不如郭雨新先生、林義雄、黃煌雄、陳定南等台大畢業生,難免遭受宜蘭縣政壇上的大部分人士輕視或無情的排擠。沒有想到,1981年我參選省議員時,時任立委的費希平先生、康寧祥先生、張德銘、許榮淑、監察委員尤清、及國大代表周清玉、黃天福等全國黨外菁英紛紛認同、肯定,鼓勵我一定要多辦幾場大型演講會,並表明一定會抽空助講,使得自慚於才疏學淺的我感動萬分!我想,這就是天公疼憨人吧?可能是因為1977年我原欲參選卻被黃信介先生勸退,並轉而擔任林義雄先生競選總幹事,選後又積極參與縣內外各種助選及黨外活動,還因為擔任黃煌雄先生1980年競選立法委員的正式助選員等因素,而遭到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退學!回首前塵,追求民主政治理想雖然一路坎坷,但是天地厚我,親友疼惜,至今無時無刻不感激於心!

為了獲得當選,我認真打拚,努力邀請黨外中央民意代表助選,爭取在宜蘭縣各地自辦大型演講會的機會。未料當時宜蘭縣黨外龍頭,立法委員黃煌雄先生有意見,以至於一再拖延,拖了一個多月還辦不成。我一向主張黨外中央輔選應採立足點平等,不要採用齊頭式平等方式。自展開參選行動起,我就多次公開宣布,黃煌雄先生可以「幫張川田辦多少場,我沒有意見」,但是請勿阻擾我自己舉辦大型競選演講會的機會。一番折騰之後,在康寧祥先生等人的力挺下,我終於在投票的18天前,得以在羅東(屬於溪南,是我自己的基本票源區,張川田的基本票源在溪北)辦理一場屬於自己的大型造勢晚會,並幸運地獲得費希平、康寧祥、張德銘、許榮淑、尤清、周清玉、黃天福等黨外明星到場為我站台。

龍頭老康,錦囊妙計

最令我終身難忘的是晚會舉行的當天,黨外領導人康寧祥先生特別提早到達,大約下午3點多在競選總部叮嚀我及我的競選團隊,晚上演講會輪到候選人出場演講時,一定要堅持「張德銘立委在前,候選人(游錫堃)居中,康寧祥立委壓軸」的出場順序;康先生還強調,其餘的講者順序可任由主持人黃煌雄立委安排,但這個「張、游、康」的演講順序絕對要堅持,不能更動。大約下午6點,黃煌雄先生到達競選總部時,立即提出兩項要求:一、他演講的時間必須安排在候選人(游錫堃)的後面或前面;二、讓另一位參選人張川田上台演講。幸好有康先生叮嚀在前,我胸有成竹地立即表達不同意。

張川田是令人敬佩的民主鬥士,後來他競選公職時,我還數度擔任他的競選總幹事,成為我的重要政治好夥伴。不過,在1981年的當屆選舉,黨外票源無法支撐兩席省議員的情勢下,我倆被迫成為競爭對手。當時,我憑藉自己努力多年所累積的政治資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到在自己的基本票源區自辦一場大型造勢晚會,未料竟於臨陣前被黃煌雄先生要求拱手讓出,真是情何以堪!

捍衛正義,旋乾轉坤

正當我堅定表達不同意之際,黃煌雄先生隔著茶几一再的施壓,到了6點半左右,黃煌雄先生突然站起來,手指頭指著我的臉,聲色俱厲的地說:「你不同意!好!好吧!取消,今晚演講會取消。」當時33歲,經驗尚淺,在經過半年衝刺、日夜奔波,已經身心俱疲的我一下子呆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忽聞一聲巨響「砰!」一向講究江湖義氣的振亮兄用手重重地拍了茶几,旋即起身非常氣憤地向黃煌雄先生大聲喝斥:「你那敢取消,我就給你刣!」隨後同樣的話又更大聲地喝道:「你那敢取消,我就給你刣!」黃煌雄一聽,臉色大變的坐了回去,也不再有堅持。於是,造勢晚會如期在當晚7點鐘正式開始,整座羅東中正堂擠得滿滿的,大約有5千多人,將我的選舉氣勢一下子拉抬不少,可以說是我勝選的最重要關鍵。

那次選舉,在國民黨足額提名、國民黨籍候選人都是強棒、黨外陣營分裂的不利條件下,我的競選團隊仍然全力衝刺、毫不氣餒,最終拿下41,631票,比最高票的陳洦汾先生(59,798票)落後18,167票,只領先第三名的官來壽先生(40,867票)764票,算是僥倖當選。而在漫長而緊張的競選過程中,如果沒有康寧祥先生與振亮兄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根本不可能會有這個結果,也不會有後來從政四十年的游錫堃。從此康寧祥先生與振亮兄成為我從政生涯中最感恩的兩位貴人。

黨外議長,領導群倫

我當選省議員的2個月後,1982年1月,振亮兄也高票當選宜蘭縣第10屆縣議員,開啟了他在宜蘭縣議會長達16年的問政生涯,成為宜蘭縣議會內的少數黨領袖,贏得「黨外議長」尊稱。1989年底我當選宜蘭縣長,面對朝小野大,8成以上皆是國民黨籍議員的宜蘭縣議會,振亮兄是我在議會中調和鼎鼐的重要支柱。振亮兄除了議場問政積極外,參與黨外運動也不落人後。舉凡全國性運動,例如「1983黨外選舉後援會」、1986年成立的「黨外公政會宜蘭分會」、1986年9月28日的「圓山組黨」、宜蘭縣社區雜誌「噶瑪蘭周刊」創刊及宜蘭縣的「反六輕」、「反蘇澳火力發電廠」等環保運動,振亮兄一直是最重要的領導幹部之一。

於我而言,振亮兄一直是精明且善於分析情勢的前輩、老師、兄長及親密戰友,振亮兄總能在對談中給予我許多思考與想法。比如民進黨「圓山組黨」成功,「選前組黨」應是一項重要因素,該構想就是與振亮兄腦力激盪所得。2002年我有幸擔任行政院長,立即想到振亮兄,為借重他的能力與豐富的從政經驗,我敦聘他出任「台灣省諮議會」議員。而振亮兄也不負所託,任省諮議會議員期間秉持著向來福國利民、關心環境的堅持,於省諮議會提出諸多建言。他也主持了宜蘭縣的鄉先輩,臺灣省參議會議員,二二八事件被消失的政黨的重要領導人蔣渭川先生的史料彙編計畫,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做出貢獻,也為後續學者研究、了解、平反蔣渭川先生及「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歷史真相鋪平了道路。

亦師亦友,相濡以沫  

從政以來,我與振亮兄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奇妙的是,1997年底我卸任宜蘭縣長後,問政卓越的振亮兄竟然大意失荊州,連任失敗,兩人於16年前一起步上宜蘭縣政壇,而16年後竟然同時離開,同樣賦閒在家,實在是很奇妙的巧合。其後,振亮兄多次受聘擔任宜蘭縣政顧問、台灣省諮議會議員、行政院政務顧問等相關職務,為台灣的國家正常化發展盡心盡力,而在其後的大小選舉,投入助選行列,提攜後輩不計其數。振亮兄一生為台灣民主自由及宜蘭縣政發展的貢獻,業已贏得有識之士及全縣眾多民眾的尊敬,而振亮兄在議會的犀利質詢、待人處事的重情重義,更凸顯其一心為公、體恤民情的原則與理念。「事如能省即心清、物不求餘隨處足」,這幅振亮兄家門口對聯一如他的人格特質,這樣的特質在政治人物身上實在難能可貴。

民主鬥士,典範長存

逝者如斯,振亮兄與全體國人一同努力、奮鬥,經歷的過往已經凝聚為台灣政治改革的涓滴,成為台灣自由民主發展的養分,化作春泥更護花。今年7月24日是振亮兄的告別式,當天,我因公率「立法院跨黨派外交訪問團」在法國參議院訪問,除了行前專程至振亮兄靈前拈香悼念外,特地商請林志嘉秘書長代表立法院前赴致祭。相知相惜一甲子,最後竟然無法親臨相送,至今深感遺憾!在此我要再度向振亮兄的家人表達我深切的哀悼,他的離開讓我感到萬般的不捨,但我也相信他的精神與典範將永垂青史,長存宜蘭縣民心中。

謹以此文追悼亦師亦友的「民主鬥士」振亮兄

游錫堃謹識

2022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