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惱人偏頭痛!除了止痛藥之外的預防新觀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林宗憲報導】53歲的林小姐長期以來飽受嚴重偏頭痛的折磨,近五年幾乎睡醒就會開始頭痛,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要該用何種止痛方法才能開始一天的工作。在試過多種包括嗎啡類止痛藥也不見成效、必須要到診所打止痛針,長期用藥還造成了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每當發作時常造成情緒失控,導致與家人經常摩擦、夫妻間也很難好好相處。在經由醫師建議注射肉毒桿菌素後,才終於不用再吃止痛藥度日,頭痛頻率大幅降低,夫妻關係才重新獲得修復。日前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公佈了(113年)的「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發現有7成的受訪者不定時會有頭痛困擾,同時有近7成的頭痛患者需要為此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一個月會請3天病假,造成偏頭痛患者每年約減少6萬元的收入。 引發失能疾病的第二位!偏頭痛警訊不容忽視 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指出,偏頭痛被權威醫學期刊《頭痛與疼痛》列為全年齡層引起失能疾病的第二位,更是50歲以下年輕族群失能原因的第一名。很多人都會把「頭痛」當作症狀,但如果頭痛發作到需要休息或是伴隨噁心、嘔吐或會畏光,只要以上三項症狀中有符合兩項,很可能就是患有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偏頭痛有時也會發生在雙側或整個頭部,又或是痛的位置會改變;當每月發作頻率超過四天,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品質或頭痛頻率變得越來越多、止痛藥越吃越多的時候,會建議先到神經內科做診斷;因為若是沒有被妥善控制,很容易會演變成每個月頭痛超過十五天、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偏頭痛」,到時不僅發作的頻率更高、疼痛會變得更嚴重,治療上也會更加棘手。 治療方式多元:針對偏頭痛的預防與治療 林醫師提到要減緩偏頭痛,除了要降低生活上的誘發因素,例如避免酒精性飲料、咖啡因等,在臨床上治療常以口服,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做第一線的預防性治療,儘管多數患者在服用藥物後平均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頭痛天數、有不錯的療效,但仍有部分的人用藥反應不佳,出現嗜睡、疲憊、體重增加、反應力變弱等副作用,甚至是服用了過量的止痛藥(一個月服用8天以上),而需要其他類型像是針劑的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或口服的CGRP拮抗劑藥物等預防性治療,這些藥物都能緩解偏頭痛、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改善生活品質的新型治療 相較於口服用藥,新型肉毒桿菌素每三個月注射一次,對於服藥效果不佳、副作用無法耐受的病人,可有效減少發作頻率並避免頻繁使用止痛藥,所帶來肝、腎的負擔或產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目前健保可以透過事先審查機制、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來做慢性偏頭痛的治療,目的就是為了能減少患者頭痛發作的嚴重程度,逆轉慢性偏頭痛的過程。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以自身的經驗呼籲,常忽略身體狀況的年輕人一定要正視偏頭痛這個疾病,一直忍痛或吃止痛藥,可能會讓病情加劇,建議若經常反覆頭痛應儘快尋求診治,以免錯失早期控制的機會。林志豪醫師也提醒當生活狀況已受到偏頭痛的影響或是發現止痛藥吃得越來越多時,建議患者要儘快找神經內科就診,他提到偏頭痛有很多新型的治療方式,能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同時減少止痛藥對身體的負擔,可讓醫師依照病人需求與疼痛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