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撕手皮?4行為容易誘發「甲溝炎」,不處理讓它自己好?恐變蜂窩性組織炎!改穿五指襪、按摩...9方法都能預防

現代人愛美、重視穿搭,走在路上到處可見高跟鞋和皮鞋,走了一整天,居然發現腳趾頭腫痛,脫鞋一看腳指甲,發現不太對勁,竟然紅腫疼痛,原來是指甲嵌進肉裡了,造成「甲溝炎」。

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孫筱茹醫師說明,指甲嵌進肉裡,造成甲溝的發紅、腫脹,疼痛,甚至化膿,滲出組織液,是許多人難以忍受的惡夢。尤其是經常做家事,接觸水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的人可能會反覆的發作甲溝炎,形成慢性的疼痛。

甲溝炎症狀

郭育宏皮膚專科診所說明,甲溝炎依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超過6週):

  • 急性甲溝炎症狀:臨床上會看到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出現紅腫熱痛情形,較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膿皰。如果有咬手指、吸手指、撕指甲附近的皮膚、喜歡把指甲剪很短的習慣或者有箝甲情形,都很容易併發急性甲溝炎。

  • 慢性甲溝炎症狀:甲褶會出現發紅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甚至影響到指甲導致變型。

甲溝炎的原因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知道甲溝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其原因也有不同,不過較常見的是急性甲溝炎。三軍總醫院醫世代電子報以下分別介紹急性與慢性甲溝炎原因:

急性甲溝炎原因

  1. 指甲修太短,導致傷到指甲週邊皮膚組織、咬指甲、吸手指、撕指頭四周翹起的乾掉的皮刺。

  2. 崁甲、穿不合腳的鞋子、由於扁平足導致大腳趾承受的力量過大。

  3. 當指頭有小傷口或接觸刺激性物質後,甲褶原有的屏障保護功能被破壞,就可能使得平常就居住在皮膚上的致病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進入指甲週邊的軟組織,進而造成感染發炎。

  4. 有些人平時有咬指甲或吸手指的習慣的話,也可能被口腔菌叢裡的細菌感染。

慢性甲溝炎原因

  1. 原因為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所導致的甲溝慢性發炎(如食物、化學藥劑、不潔淨的水…..等)。因此市場肉販、廚師、農夫、醫護人員或家庭主夫/主婦等職業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患者之後也可能續發黴菌或細菌感染。

  2. 慢性甲溝炎也可能出現在罹患發炎性皮膚疾病的人身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各種濕疹,或乾癬患者。

  3. 藥物:標靶治療藥物。


症狀輕微的甲溝炎是會自己好的,大約需要3-5天就會自行消腫,但是必須注意患部的照顧,如果拖著不看醫生,又沒有好好照顧,嚴重的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甲溝炎自救方法

日本皮膚科診所大木皮膚科說明,處理向內生長的腳趾甲,最簡單與保守治療方法,是用手指支撐指甲的前部並將其向上提起,同時輕輕地將側甲的疼痛皮膚向下推。建議針對指甲還未嚴重內捲的輕微甲溝炎,可以先泡水10~20分鐘軟化指甲,再將米粒大小的棉花球塞入指甲與甲肉之間的縫隙,藉此緩和指甲對甲肉的壓迫。

甲溝炎預防9要點

甲溝炎治療後並不代表這場戰役已經勝利了,仁愛醫院說明,治療後仍需聽從醫師的指示進行指甲保養,才不會讓嵌甲、甲溝炎又再次復發,以下會介紹常見的指甲保養方式:

  1. 避免穿不適當的鞋子(不合腳、高跟鞋、皮鞋、勃肯拖鞋等)

  2. 避免高衝擊性的動作。

  3. 洗完澡後,使用專用擦腳的毛巾,確實擦乾吸乾,保持足部乾爽。

  4. 每天擦指緣油、足霜滋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導致硬皮增生的惡性循環。

  5. 每天撥指肉30秒/次,3-5組。幫助柔軟並放鬆指緣邊的皮膚。

  6. 3-4週定期磨除過厚腳底皮,避免形成硬繭、雞眼。

  7. 穿鞋要穿襪

  8. 建議改穿運動五趾襪,避免趾頭過度擠壓變形,還可以預防跑者選手水泡發生。

  9. 指甲修剪要以直角狀為準,不可太長太短或過度修剪側邊。(如下圖所示)

延伸閱讀

只是指甲剪太短,小心「甲溝炎」找上門!家醫科醫師告訴你:「凍甲」要擦什麼藥膏、如何預防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被蚊子叮好癢!手邊沒有藥,該怎麼止癢?皮膚科醫師親傳:除了綠油精,你還可以這樣做
濕疹、尿布疹、念珠菌感染...「萬用藥膏」止癢抗炎真那麼神?醫師從成分到用法一次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