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獲控制病例連6年降 去年台灣新通報感染940人

自1981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通報了全球第1起愛滋病案例以來,至今已超過40個年頭,在雞尾酒療法、抗病毒藥物的問世後,愛滋已可控制病情,甚至達到體內測不出病毒量,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國內愛滋病毒感染通報已連續6年下降,去(2023)年新通報感染人數共計940人,顯示獲得有效控制。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包括一些自我篩或是確診,就要馬上治療,這些對於我們HIV或是愛滋病防治,都產生很大的功能;能夠確實的來服藥,這樣子整個也有效的,減少愛滋病毒量就可以減少傳播給其他人。」

雖然在現代社會對於感情的觀念逐漸開放,人們更不避諱談論親密行為話題。但從民間團體發布的「雙世代性健康觀念調查報告」發現,無論Y、Z兩世代高達6成5性行為並未每次防護,有近3成Z世代曾做過性病篩檢、7成的雙世代沒聽過U=U,還以為感染HIV就等於得了愛滋病。

台灣愛滋病學會秘書長林冠吟表示,「我們的病毒量是測不到的,那就沒有具有傳播力。這樣的一個概念,可以讓大家對於這個病毒的恐懼力會下降。」

林冠吟表示,HIV感染者只要穩定接受治療且持續抑制病毒,即便有未經隔絕的直接接觸性行為,也不會發生傳染;且愛滋病毒感染已經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是可控制的慢性病,藉由穩定治療將是終結愛滋的關鍵,若有不安全行行為者也建議1年應篩檢1次。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日合作送「類病毒」上太空 盼提高疫苗有效性
愛滋通報人數下降 但負面觀感仍居高不下
上海1藥廠「人免疫球蛋白」驗出愛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