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科大為張前校長芙美 舉辦緬懷追思感恩會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校長殷文仙表示,張校長辦事親力親為,堅持慈濟辦學理念。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校長殷文仙表示,張校長辦事親力親為,堅持慈濟辦學理念。

慈濟護專第二任校長、慈濟技術學院首任校長的張芙美,在2022年12月25日離世,享壽84歲。不只治理慈濟護專、技術學院長達12年,又接任慈濟大學副校長,退休後轉任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發展處,更獲頒「慈濟名譽校長」。

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的張芙美校長,深耕護理教育領域,奉獻超過半世紀,培育無數護理人才,更榮獲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2004年度「傑出護理人員專業奉獻獎」和「資深護理人員獎」。

靜思精舍法師與志業體主管獻花。
靜思精舍法師與志業體主管獻花。

緬懷教育界前輩

一月十一日,緬懷張芙美校長感恩追思會,超過200人參與。除了靜思精舍常住師父、清修士,各志業體同仁也自發性參與,連早期擔任慈濟護專的懿德媽媽也專程與會。大家齊聚一堂,分享張校長的神情風采和言傳身教,幾度啜泣哽咽,卻是最真摯、也是最不捨的情感流露。

在慈濟科技大學任教多年的靜思精舍德慇法師回憶,張芙美校長創立許多第一次的紀錄,像是慈濟人文特色教學區(人文教室)、成立慈濟人文室、懿德母姐會、舉辦浴佛典禮、加冠典禮主題曲「護理之光」、開設大體解剖人文課程,以及在全國通識教育會議中,強調專業技術與人文素養並重。

德慇法師表示,張芙美校長創立許多第一次的紀錄,強調專業技術與人文素養並重。
德慇法師表示,張芙美校長創立許多第一次的紀錄,強調專業技術與人文素養並重。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感恩張校長的用心育才,培育出無數優秀的護理人員,讓各地慈濟醫院,都成為她「桃李滿天下」的受益者。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即使張校長逝世,但是她的精神和典範,留給教育志業無限懷念,更要延續她的腳步,繼續勇往直前。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感恩張校長用心育才,培育無數優秀護理人員。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感恩張校長用心育才,培育無數優秀護理人員。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張校長的精神和典範,留給教育志業無限懷念。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張校長的精神和典範,留給教育志業無限懷念。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難以忘懷張校長務實的態度、縝密的思考,以及面對生命的從容和堅毅。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感恩張校長治校12年,才奠定了如今的學風、教風、校風,她認真負責、從不鬆懈的身教言教,令人印象深刻。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難以忘懷張校長務實的態度、縝密的思考,及面對生命的從容和堅毅。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難以忘懷張校長務實的態度、縝密的思考,及面對生命的從容和堅毅。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感恩張校長治校12年,才奠定了如今的學風、教風、校風。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感恩張校長治校12年,才奠定了如今的學風、教風、校風。

型塑慈濟校風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回憶1989年慈濟護專開學在即,卻找不到校長。感恩楊思標校長自告奮勇,以70歲高齡披掛上陣,更以「代理校長」身分主持第一年校務。多虧有了張芙美校長的勇於承擔,接手剛創立一年的慈濟護專,不但奠定品德、人文教育的基底,進而形塑術德兼備的校風,更獲得證嚴上人全權託付,「她真的很了不起。」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張芙美校長奠定慈濟護專品德、人文教育基底。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張芙美校長奠定慈濟護專品德、人文教育基底。

曾在弘光護專任職22年的張芙美,1990年受證嚴上人感召,應聘擔任慈濟護專第二任校長,不但推動增設五專、申請原住民專班、改制技術學院。治校12年來,更堅持證嚴上人託付的辦學責任,「把學校辦好,把教育辦對」。所以,「把事情做對、做好,就是我們的本分。」

當時,慈濟護專的硬體建設還在進行中,制度與規範等也尚待建立,張芙美校長始終堅信「有決心、肯用心,沒有什麼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在她的帶領下,慈濟護專在1998年獲得教育部頒發辦學績優學校,更在1999年改制為慈濟技術學院。治校12年來,培育出無數「有責任心、榮譽心、感恩心」的傑出校友。

慈濟名譽校長、現為清修士的楊月鳳表示,早在籌備慈濟小學時期,曾借住於慈濟護專宿舍,透過茶道、花道教室的境教,深刻感受人文教育氛圍。所以,充分運用在慈濟小學各層面,也奠定了慈濟學校特殊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可謂一脈相傳,影響深遠。

慈濟名譽校長楊月鳳表示,奠定慈濟學校特殊校風、教風和學風,影響深遠。
慈濟名譽校長楊月鳳表示,奠定慈濟學校特殊校風、教風和學風,影響深遠。

力爭原專班設立

尤其,慈濟護專的創校目標之一,就是「解決東部地區原住民少女的就學就業問題」。當年慈濟護專錄取分數高,若透過北區聯合招生,每年只有一至二位原住民學生有機會入學。從1990年至1995年,不斷向教育部與臺灣省政府衛生處申請,請求准以「50名專班」與「單獨招生」方式,招收原住民學子入學;經過整整五年的努力,教育部才核准辦理。

所以,從1996年起,慈濟護專設立五專護理科原住民專班,每年獨立招生50名,採公費方式,讓學生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求學。不但學雜費、伙食、書籍、服裝等通通免費,還有每個月3,000至5,000元零用錢。至今,慈濟基金會已幫助2,060位原住民學子(含在校生470人),援助金額更超過5億5千多萬元(559,517,212)。

1999年,設立原住民族博物館。有別於其他館藏文物思維,張校長堅持,以部落真實使用過的器物為主,儘量避免商業藝品,如此學生才能感受到生活文化的意義。因為,文化教育是生活教育重要的一環。所以,原住民學生特地獻唱排灣族古調-搖籃曲,正如歌詞內容媽媽哄著孩子入眠,祈求山神賜予福氣,再次呈現張校長當年對學生的諄諄教誨。

原住民族學生演唱排灣族古調-搖籃曲。
原住民族學生演唱排灣族古調-搖籃曲。

剛柔並濟化危機

從1989年創校起,慈濟護專規定師生一律穿制服,曾遭受學生嚴重反彈。趁1990年開學後,張芙美校長立即設置「我想與校長聊天」的時段,耐心傾聽並主動說明,讓學生逐漸接受並內化。證嚴上人回憶,不論是教學品質、師生形象,甚至是未來願景,慈濟首度辦學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非常感恩張校長認同慈濟理念,並勇敢承擔。

身為第二屆二專畢業生的長期照護科講師蔡欣晏,回憶當年激動、抗議的學潮,甚至,一度想要越級,聯署寫陳情書給證嚴上人的過往。蔡欣晏老師表示,當時普遍認為,都身為大專生,為什麼學校還要規定穿制服、晚上七點半門禁,以及晚自習時段?

長期照護科講師蔡欣晏表示,張校長耐心傾聽學生意見,放下身段柔順化解問題。
長期照護科講師蔡欣晏表示,張校長耐心傾聽學生意見,放下身段柔順化解問題。

張校長就召開班級座談,一個班、一個班的溝通。穿制服,是因為證嚴上人的辦學理念,希望同學有平等心,不要相互比較,大家穿著一樣,就不會起分別心,且穿制服形象好,又能展現紀律;當然,老師也要穿制服,做學生的榜樣。蔡欣晏老師坦承,其實,穿制服沒有什麼困難,直接套著就可以出門了,也不用想說今天要穿什麼。

針對八點後的晚自習規定,張校長解釋,希望大家複習課業,準備未來的執照考試。至於晚上七點半門禁,張校長提到,由於平常花蓮晚間也沒什麼活動,若有事外出可申請晚歸。蔡欣晏老師回憶,曾參加救國團活動或到文化中心看表演,都申請過晚歸,只需教官或導師同意蓋章即可,保留一定的彈性,也沒有那麼不近人情!

慈濟科技大學教職員生演繹《無量義經終曲》。
慈濟科技大學教職員生演繹《無量義經終曲》。

暱稱阿美校長

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彭少貞表示,1991年的慈濟護專,只有二棟建築物、十幾位員工、一百多位學生,周圍還是工地和田野。嚴謹的張校長處理事務、做決策明快又精準,但是,當遇到與師生有關的議題,她又能放下身段與教師、學生座談,理解大家的想法,然後,柔順地化解問題。甚至,面對犯錯的同仁,往往以惋惜晚輩的態度包容和原諒。

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彭少貞表示,張校長做決策明快又精準,面對犯錯的同仁,又能包容和原諒。
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彭少貞表示,張校長做決策明快又精準,面對犯錯的同仁,又能包容和原諒。

在學生眼裡,張校長是樂觀、溫柔、可溝通的校長媽媽;不過,在同事眼裡,張芙美校長自律甚嚴,要求甚高。曾任校長室秘書的全人教育中心副教授卓麗貞回憶,張校長制定規章辦法總是字字斟酌,若有不妥,一定直接點出問題所在,隨時修正改進,絕不拖泥帶水,甚至是果斷嚴謹。所以,有些同仁對他很敬畏。

全人教育中心講師田一成表示,盡心校務的張校長,真的是以校為家,不但堅持「事情要做對,還要做好」,又非常節儉,令人又敬又愛。其實,熟識的教職員,私下都暱稱張校長為「阿美」校長,只要同仁生產,張校長還會親自燉煮補品,到醫院探視關懷。尤其,張校長與陳尚志老師賢伉儷,平日相互扶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全人教育中心講師田一成表示,張校長堅持事情要做對,還要做好,令人又敬又愛。
全人教育中心講師田一成表示,張校長堅持事情要做對,還要做好,令人又敬又愛。

展現永恆魄力

2002年,張芙美轉任慈濟大學副校長。現任慈濟大學顧問、前慈濟大學校長方菊雄回憶,有著豐富行政管理經驗的張校長,不但態度謙卑、做事認真,彼此合作也非常順暢,更發心承擔人文處、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校長願意放下22年的資歷,義無反顧的到後山,來承擔慈濟護專校務。

慈濟大學顧問方菊雄表示,張校長,不但態度謙卑、做事認真,彼此合作也非常順暢。
慈濟大學顧問方菊雄表示,張校長,不但態度謙卑、做事認真,彼此合作也非常順暢。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前慈濟護專人文室主任洪靜原表示,從1990年7月1日起,即使新學期還沒開始,張芙美校長就每日坐鎮慈濟護專。「我相信,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難倒我。重要的是把學校辦好。」在轉任慈濟大學副校長後,張芙美校長更成為職志合一的領頭羊,廣邀主管一起培訓慈濟委員,堅持對的事,做就對了,「對師父行」。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表示,張校長堅持對的事,做就對了。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表示,張校長堅持對的事,做就對了。

提攜晚輩續傳承

2009年,退休後的張芙美校長,任職於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發展處,統籌整體教育方針,並協助海外慈濟學校建置。在年輕的教職同仁眼裡,張校長可謂「亦嚴亦柔,亦俠亦母」,提攜晚輩不疑餘力。即使完全不會寫簽呈、公文,張校長仍然一字一句的教導、修改,給後輩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清邁慈濟學校校長殷文仙回憶,當初應聘就是張校長親自面試,只記得她「威嚴」的一面。張校長不但親力親為,還專程到泰國參與畢業典禮、人文評鑑等重要活動,也耳提面命的一再提醒,慈濟堅持的辦學理念。除了幫忙泰北孩子,成為泰國的人才,還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尤其,身為慈濟海外的第一所學校,一定要成功!

慈濟大學靜思手語師資團演繹《美》。
慈濟大學靜思手語師資團演繹《美》。

家屬感恩致謝

不論身在何處,承擔哪一份職務,張芙美校長都留下了滿滿的愛的足跡。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敏修(張校長的兒子)表示,代替爸爸(陳尚志老師)表達感恩,謝謝大家對張校長的照顧,並出版紀念專書。因為媽媽在家裡從來不談公事,身為兒子,也鮮少知道媽媽當年承擔的篳路藍縷,只知道她的堅強、認真、樂觀,更感恩大家對媽媽的懷念和祝福。

張校長兒子陳敏修表示,感恩大家的懷念和祝福。
張校長兒子陳敏修表示,感恩大家的懷念和祝福。

(撰文:葉秀品、蔡淵轅,攝影:慈濟志工羅瑞鑫 、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