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科技大學USR社區關懷與高齡健康促進計畫研發輔具解決照護現況 取得專利肯定

【記者王至成/綜合報導】根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指出,「管路滑脫」佔常見醫療意外事件第三名,又以鼻胃管居多。估計台灣吞嚥障礙人數在40萬上下,使用鼻胃管人數可能上看45至50萬人。獲得教育部「USR社區關懷與高齡健康促進計畫」的慈濟科技大學,整合跨系所老師設計課程,引導學生發掘老人照護問題和需求,主動研發和改良輔具,分別是「管路收納固定器」和「氣切管盛接容器」,可降低照護者的負荷,進而提升照護品質。
不論是醫療院所或安養機構,考慮到長輩吞嚥功能退化嚴重,往往會插上鼻胃管,也就是至少有長達60公分的塑膠管,會留在鼻子外端。往往在看護協助翻身或照護時,容易拉扯管路,導致鼻胃管滑脫。即使固定在耳後,也容易造成壓瘡。一旦鼻胃管脫落再重插,不但老人家痛苦難受,也大幅提高吸入性肺炎的機率。
慈濟科技大學研發的「管路收納固定器」,輕輕一轉就能把鼻胃管捲入收納,再夾在衣領上,讓老人家不再長著一條大象鼻子。重點是,可直接接上灌食空針或補充水分,不需將鼻胃管從收納固定器中卸除。
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宋惠娟表示,已取得專利的「管路收納固定器」操作簡易,易清潔和消毒,可高度重覆利用,重量輕也不易造成壓瘡。既可降低管路滑脫機率,又能減少鼻胃管留置的老人家不必要的傷害。且臨床可行性高,適用於醫院、護理之家和安養機構,已吸引醫療院所詢問進一步合作機會。
尤其,解決鼻胃管拉扯滑脫的「管路收納固定器」,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實際操作、多次修正才拍版定案。長期照護研究所碩二學生林孟薇表示,在臨床工作時,發現鼻胃管大多任意垂放,容易在翻身或執行護理措施時,拉扯管路導致滑脫。特別的是,收納固定器的外殼特地從彩色改成透明,才能更容易看清楚鼻胃管是否留有殘渣。其實,當初研發並沒想到這一點,多虧了實地測試和照護者的回饋,才能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也能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考慮到重症病人和長期照護的老人,因腦部損傷或呼吸道等疾病因素,導致永久或暫時性無法自行呼吸,需進行氣管切開術。由於氣切造口是開放性,當病患咳嗽時,痰液隨之噴出,有可能透過空氣傳染病菌,也會噴濺到醫護人員身上。氣切造口也常滲出許多痰液、沾染衣服,導致患者不適,以及照護者的工作負擔。
即使臨床上多以領巾、紗布、防水紙或小藥杯來處理,但是,仍不能防止咳嗽噴痰。所以,護理系師生採用輕巧、防水、彈性佳的醫療用矽膠,研發「氣切管盛接容器」。上蓋採網狀設計、方便通氣,可直接對應氣切管端,操作簡易、方便清洗,又可重複使用。既可避免患者咳嗽噴痰,減少汙染風險,也能蒐集痰液,避免痰液浸潤、弄髒長者衣物。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說過,創意不會無中生有,而是來自於經驗。長期照護研究所碩二學生林孟薇表示,只要發現能做得比原先更好,就是需要改變的地方,也不忘勉勵學弟學妹,多發揮觀察力和思考力,就能給病患更好的照護品質。

圖說:「管路收納固定器」能收納鼻胃管,降低管路滑脫機率。(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氣切管盛接容器」上蓋採網狀設計、方便通氣。(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管路收納固定器」可直接接上灌食空針或補充水分。(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氣切管盛接容器」可直接對應氣切管端,避免患者咳嗽噴痰。(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