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科大長照菲律賓專班 進入長照市場發揮所長

光是實習課程就多達16個學分,高達640個小時。
光是實習課程就多達16個學分,高達640個小時。

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0%。然後,長照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卻和長照人員的投入,不成正比。所以為了彌補長照人力缺口,衛生福利部2022年3月修正了「留用外國中階技術人力計畫」,讓取得台灣副學士學位以上僑外生,可從事製造業、營造業、農業及長照產業。

無論是在學校學習或實習,都極度認真,不敢有任何馬虎。
無論是在學校學習或實習,都極度認真,不敢有任何馬虎。

教育改變未來

「我知道,來台灣念書可以改變我的未來,讓家裡的經濟狀況可以變得更好。」目前就讀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科二年級學生潘愛華家裡是低收入戶,父親身為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所以晚上出海捕魚,早上成為一位公車司機。

為了幫助家裡減少經濟支出,愛華從高中就嘗試像是老師助理、保母、零售批發商等兼職,也將所得的四分之三用於家裡開銷,剩餘的則用來支付自己的學費。

因為菲律賓在2013年的超強烈颱風侵襲家鄉,成為慈濟受災戶。也因此在2022年時,得到了來台免費就學的機會。潘愛華表示,自己曾經照顧生病的外公,這樣的經歷也讓自己對成為長照人員有了最基本的認知和準備。

而愛華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新的環境下,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語言去學習專業的長照知識,還要將這個知識實際照顧長輩。所以無論是在學校學習或實習,都極度認真,不敢有任何馬虎。

潘愛華菲律賓家人合照。
潘愛華菲律賓家人合照。

異國念書就業

「我要把賺到的錢,全部送給家人,讓他們可以買地,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同樣是慈濟受災戶的王娜,爸爸是三輪車伕,媽媽罹患毒性甲狀腺腫(toxic goiter),即使動了手術,仍有心臟病、高血壓的後遺症,身體始終沒有好轉。所以,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原先已經做出休學打算的王娜,在收到來台公費求學時,激動落淚。

王娜表示,很慶幸自己做出了對的選擇。在台灣念書兩年,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更克服了語言的障礙,最重要的是,順利完成實習,成功畢業!畢業後的自己,可以順利銜接到職場,開始賺錢,一切對自己和對家人都是更好的開始!

回想每一次的實習,自己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擔心會讓爺爺奶奶感到照顧上的不適,或是因為彼此語言不通,導致雙方出現溝通障礙。感謝阿公阿嬤願意耐心聽自己說,自己也認真學習台語和中文。現在的自己,在面對長輩時,可以更加冷靜的評估對方的需求,了解對方的狀態,更有耐心的對待,然他們得到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照護。

長期照護科主任湯麗君表示,菲律賓專班以培育「安全照顧、伴老如親」的高齡者健康照護基層服務人員為目標,畢業門檻規劃80個學分,預計學生畢業前能取得「華語A2以上能力證照」、「基本生命救護術證照」及具備考取「丙級照顧服務員證照」資格,也就是協助老人家清潔移位、翻身餵食等生活照顧的重要能力。光是實習課程就多達16個學分,高達640個小時,包含基本照護、居家、機構、社區照護等,讓學生提前熟悉工作場域,參與照護失智、失能高齡者實務。

畢業後王娜將在花蓮慈濟醫院擔任護佐工作,而愛華將前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成為長照人員,兩位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一定能夠勝任這項工作。不只是這兩位學生,截止目前,14位學生中,有3位學生將前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任職成為長照人員;11位學生將前往花蓮慈濟院服務。

慈濟科技大學二年制日間部長期照護科菲律賓籍專班共培育了48位優秀學子,採公費全額助學制度,讓學生來台免費就讀長期照護科,採1:3的履約要求,也就是免費就學二年、需服務六年,畢業後由慈濟基金會分發至長期照顧機構,銜接政府大力推動的長照2.0政策。

王娜菲律賓家人合照。
王娜菲律賓家人合照。

撰文/湯麗君、蔡淵轅;攝影/王娜、潘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