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食道逆流 可能引發食道癌

醫師陳健麟現場開放問答,贈送他根據臨床及研究經驗撰寫的《胃食道逆流關鍵五十問》專書。(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醫師陳健麟現場開放問答,贈送他根據臨床及研究經驗撰寫的《胃食道逆流關鍵五十問》專書。(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越來越多,盛行率從10年前的1成,到現在上升到將近2成5。花蓮慈濟醫院於日前舉辦「惱人的溢赤酸!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健康講座,由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與中醫部醫師盧昱竹分享西醫和中醫對於胃食道逆流的觀點。

陳健麟指出,「火燒心、溢赤酸」是在胸口中央處感到明顯的灼熱疼痛感,一般來說,胃食道逆流症的火燒心並不會因為活動量增加而更劇烈,且不會伴隨喘不過氣的感覺,可以以此區別於心臟問題引發的胸痛;而胃酸逆流感的患者會明顯感受到有液體從胃湧上來,甚至嘴巴感到一陣酸苦味。

中醫師盧昱竹教導民眾尋找穴位的訣竅。(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中醫師盧昱竹教導民眾尋找穴位的訣竅。(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陳健麟曾根據臨床及研究經驗,撰寫《胃食道逆流關鍵五十問》。他提醒民眾,慢性胃食道逆流症狀若未經治療,還可能引發食道發炎、食道潰瘍、食道狹窄,甚至引發食道癌等風險。

陳健麟強調,調整生活習慣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第一步,包括過重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減重、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中醫師盧昱竹分享脾胃的調養方法。他指出,胃食道逆流在中醫觀點中有許多不同的證型,對應的症狀和飲食忌諱也各有不同,其中胃氣上逆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舌嫩紅、脈虛數,呃逆或嘔吐,可以按「內關穴」緩解。

而有的人是情志鬱證導致「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及「胸脅滿悶,或咳或嘔」,針對這個現象,盧醫師推薦可按壓「太衝穴」,或在飲食上搭配佛手、玫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