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俄威脅、對中台關係 主導立陶宛總統大選投票

立陶宛今天(12日)在安全憂慮主導的總統選舉中進行投票,主要候選人都同意,北約(NATO)和歐盟(EU)成員國應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來自鄰國俄羅斯的威脅。

這個擁有280萬人口的波羅的海國家擔心,如果莫斯科贏得2022年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立陶宛可能會成為俄羅斯下一個目標。

雖然排名前3的候選人在國防問題上意見一致,但他們在社會問題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上存在分歧,兩國關係多年來因台灣問題而緊張。

立陶宛東歐研究中心主任科賈拉(Linas Kojala)告訴法新社:「立陶宛對俄羅斯威脅的理解,是全體一致並無庸置的,所以主要候選人只要跟進就好。」

投票將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今天17時(台灣時間13日凌晨1時)結束,結果預計在稍晚出爐,不過5月26日可能仍然要舉行決選,因為預計沒有候選人能贏得絕對多數。

民調顯示,59歲的現任總統前銀行家瑙塞達(Gitanas Nauseda)遙遙領先其他7名候選人,包括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和著名律師維格勒(Ignas Vegele)。

立陶宛總統掌管國防和外交政策,出席歐盟和北約峰會,但必須與政府和國會協商任命最高級的官員。

身為前蘇聯成員國的立陶宛是烏克蘭最大的捐助國之一,也是國防開支大國,目前軍事預算相當於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75%。

國防預算應加強監督

席莫尼特領導的政府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提案,進一步將國防支出增加到3%。

立陶宛特別打算利用這筆資金購買坦克和額外的防空系統,並接受一個德國旅駐紮,柏林計劃在2027年之前完成約5,000名士兵駐派當地的部署。

前幾名候選人中顯然沒有人質疑這些計畫,但維格勒已經承諾,若他當選將要求進行國防審計,以有效管理財務。

根據最新的民調預測,瑙塞達將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超過35%的選票,並有望在最終的決選中獲勝。

48歲的律師維格勒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公開反對強制接種疫苗而聲名鵲起,他將自己視為現有政治人物的替代選項,並誓言實現更透明的治理。

49歲的席莫尼特是財政保守派,但在社會議題上持自由派觀點。她特別支持同性伴侶關係,但在這個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仍然引起爭議。

這是席莫尼特第二次競選總統,先前她在2019年的決選中輸給瑙塞達。

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的分析家維爾皮索斯卡斯(Ramunas Vilpisauskas)告訴法新社:「席莫尼特受到保守黨選民和自由派人士支持,而瑙塞達在經濟和社會政策上是左派的候選人。」

他補充說,在此同時,「維格勒將受到那些單純想要改變的人支持」。

對台關係引發緊張

瑙塞達和其對手席莫尼特的保守派之間不穩定的關係,有時會引發外交政策辯論,尤其是在立陶宛和中國的關係上。

立陶宛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在2021年變得緊張,因為維爾紐斯(Vilnius)當時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開設實質上的大使館,這與使用首都台北的名稱以避免激怒北京的常見外交慣例不同。

中國對於可能為台灣帶來任何國際合法性的支持感到憤怒,因此降級與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並阻止其出口。

這引發了立陶宛政界人士的爭議,有些人敦促為了立陶宛經濟而應修復關係。

科賈拉說,「中國對於台灣代表處開設的反應,比預期中的更加嚴厲,這引發了爭論。」他補充說,中國的反應正在傷害當地企業。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立陶宛總統對臺過激言論下重手 學者:選戰措辭與策略
獨家/俄假訊息攻臺?駐立臺灣代表處透過立、俄語強力回應 (影音)
獨家/專訪王雪虹: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沒必要改名 雙邊實質交往進行式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