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致毒菌落地生根 專家疾呼溯源

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將持續追蹤調查寶林茶室使用醬料、澱粉製品等高風險食材。(粘耿豪攝)
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將持續追蹤調查寶林茶室使用醬料、澱粉製品等高風險食材。(粘耿豪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專家表示,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非常見菌種,過去只發生在印尼、中國、非洲,但20世紀以來,人類移動頻繁,就會把菌種往外送,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是適應植物的菌,若給它機會,可能會進入植物生態,在台灣的土壤生長。衛福部表示,待檢驗工作告一段落,將召開跨部會會議,研議進行土壤採樣。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指出,米酵菌酸來自唐蒼蒲伯克氏菌,這個菌種在室溫、中性的pH值中繁殖,產生致命毒素,應已在中國落地生根。廣州4月的天氣很潮濕,研究人員曾對市面上300多個食物進行檢驗,有3件陽性,檢出0.93%的唐蒼蒲伯克氏菌,當地會在一些食品放入保鮮劑,但也無法完全抑制生長。台灣雖是第一次檢出,但不代表唐蒼蒲伯克氏菌過去不曾存在。

「20世紀以來,人類移動頻繁,就會把菌種往外送。」何美鄉指出,唐蒼蒲伯克氏菌是適應植物的菌,而不是適應人類,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但若給它機會,就會進入植物生態,在台灣的土壤生長,必須快速溯源,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唐蒼蒲伯克氏菌存在於自然界,台灣是不是過去都沒有,很難說,但說入侵,也很難說,需要調查,專案小組將先做好手上的檢驗工作,目前仍有32件食材、13名輕症個案待採檢。檢驗告一段落後,就會召開跨部會會議,研議土壤採樣。

王必勝說,食物中毒案影響廣泛,民眾對玉米、椰子、米製品等都很擔心。完整檢驗結果出來後,才能知道如何預防,訂出食品相關指引,避開容易產生作用的溫度、pH值等。

至於是否要對食品進行米酵菌酸常規檢驗,王必勝表示,之後也需一併討論。不過,常規檢驗在執行面上有難度,須了解要推廣到什麼食物、有沒有快篩可檢驗等。

印尼媒體曾報導,印尼早在1895年就出現因食用傳統食品「椰子發酵餅」,而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的案例。印尼當局於1962年禁止生產椰子發酵餅,但發酵餅中毒事件一直持續至1980年代。印尼統計至1977年,因此中毒死亡的人數高達約1萬人。

印尼食品科學講師穆夫迪(Mufti Ghaffa)2023年曾研究指出,唐蒼蒲伯克氏菌(又稱椰毒假單胞菌)的主要毒性分泌代謝物「米酵菌酸」毒性很強,可導致人類和動物中毒,若食用受汙染的椰子發酵餅會在1至10小時內中毒,主要影響肝臟造成肝損傷、器官衰竭,通常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