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火箭 南加順利發射 升空飛行26秒

台灣成功大學社團「太空推進研究社」(ISP)在6月3日和4日首次參加「Friends of Amateur Rocketry」舉辦的火箭發射比賽。ISP經過一年時間自組研究製作,成功製造出一枚長2米5、重37公斤的火箭。在面對無數挑戰後,該火箭3日順利在莫哈維(Mojave)沙漠升空,飛行了短短26秒,為ISP帶來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第一面勳章,社團的所有成員都感到非常興奮。

「成大太空推進研究社」與其他大學航太系所不同之處,在於其成員來自航太系、機械系、工程科學系、資訊系、土木系等不同專業領域,但都對太空充滿濃厚興趣。在指導老師吳志勇副教授等多方協助下,社團2021年成立。從最初的65公分小火箭開始,經過三年努力,克服了無數的辛酸和挑戰。在成功發射後,成員們表示,在回到台灣後,將立即改進不足之處,期望明年能夠呈現更完美的作品。

代表團隊參賽的九位成員包括隊長仲其宇、副隊長張子凡、社團共同創辦人林柏漢、黃弘翔、賴楷鈞、張庭瑋、李德慶、羅湲晨、游鈞閎,以及團隊的朋友蘇尚晨,他目前還在就讀高中。此外,還有一位無法赴美的成員薛子承。

仲其宇談到參賽契機,是因為社團共同創辦人吳柏諭在美國留學時介紹了這個比賽,並分享經驗,激發團隊嘗試的雄心壯志。他們設定一個長約2米5的火箭,目標是試飛到1萬英呎高度。團隊分工,建立了推進組、結構組和航空電子組等三小組。在技術層面上面臨眾多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尺寸和航程的增加,火箭結構的設計和50多個零件的調整,以及航空電子、通訊系統、發動機工法、金屬加工和燃料安全等方面的測試。每項挑戰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

而ISP自製的比賽火箭在台灣因場地因素只能進行子系統測試,直到抵達美國才首次進行全箭組裝和發射。

張子凡也解釋了比賽當天情況,提到比賽大約有十支隊伍參加,主要來自加州附近大學,台灣和新加坡是「唯二」的外國大學隊伍。ISP花費了九個月時間製作火箭,並帶來兩枚火箭以防萬一。比賽為積分賽,還有其他加分項目。即使準備充分,但在發射前的3日仍然發生許多突發狀況,包括環境因素等問題。幸運的是,團隊已適應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在比賽發射前進行了修正,也調整了加分項目。最後一次試飛成功地飛到9618英呎高度。

火箭離開發射架,噴射升空,最終成功降落,終於鬆了一口氣,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相信一切的辛勞都值得,夢想終於實現。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遭搶華翁曾任台上校 來美50年第一次遇上
海空交鋒後…美中高層北京會談 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闖華府禁區小客機墜毀前 機師疑已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