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分析「食品內3種有害物」 與棕櫚油關係大

棕櫚油因為便宜,加工食品中很常見!不過成大最新研究,分析280項食品中三種有害物質的量,發現含有棕櫚油的檢出量都比較高,建議食藥署應該要訂定企業指引,減少使用。其中,嬰兒奶粉都含有棕櫚油,因此研究團隊分析暴露量,發現0至3歲嬰幼兒最高,只有65歲以上暴露量在可接受範圍。

圖/TVBS
圖/TVBS

很多人愛吃的洋芋片、早餐吃的穀片果乾、肚子餓解饞吃的夾心餅乾,這些食物種類不同,共通點是成分都含有棕櫚油。

科技部委託成大做的研究,調查市售12類280項食品,了解其中2單氯丙二醇酯、3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三種有害物質的量,發現油品、糖果餅乾和複合食品,像漢堡、水餃、包子、泡麵,被檢出的量最高,其中很可能是跟食品業者常用的棕櫚油有關。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食藥署應該訂企業指引讓業者遵循,讓業者要用好的油品!」

圖/TVBS
圖/TVBS

甚至嬰兒奶粉裡都含有棕櫚油!研究團隊參考國家攝食資料庫,換算各年齡層三種有害物質的暴露量,發現0至3歲對高,年齡越小、暴露量越大,跟歐盟、德國等國家過去研究相比也比較高。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除了65歲以上年齡層,致癌風險或非致癌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外(其他年齡都超標),(三種物質)它的含量跟我們攝食習慣,可能對民眾健康是有害的。」

圖/TVBS
圖/TVBS

其中,縮水甘油和3單氯丙二醇都是在動物實驗有致癌性,人類則可能致癌,像3單氯丙二醇會傷害腎臟和睪丸,2單氯丙二醇則影響平滑肌和心臟。而國內只針對醬油和嬰兒奶粉,分別有訂3單氯丙二醇和縮水甘油酯含量規定,不過也有毒物科專家持不同看法。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有關棕櫚油還有它一些加工食品,我們還是適量攝取,健康飲食我們還是強調均衡飲食,要少油、有鹹、少甜,還有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三種有害物質都算是代謝物,因此成分表上通常不會標,毒物科醫師認為,民眾吃下肚後也會代謝,不用過度恐慌,成大專家則建議,民眾如果擔心,可以少吃含棕櫚油或高溫烘焙過的食物,自我把關。

更多 TVBS 報導
成大研究:國人飲食有害物質暴露量高於歐美 籲食藥署訂指引
火鍋料點什麼?這些熱量超驚人 專家授4招挑選法不踩雷
植物油價飆歷史巔峰!上月世界糧食也「漲到10年新高」
有片/不忌口!偏愛吃「這一類」食物 注意血糖升高導致「全身併發症」!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當心流感、肺炎鏈球菌疫情 醫:秋冬恐反撲
男吃薑母鴨突胸痛、無法站立 主動脈剝離不治
果蔬汁稽查揪2違規 旺旺水蜜桃汁標示不實挨罰
冰品業者稽查5家違規 高雄知名大碗公冰品原料衛生不符
肩痛以為五十肩 竟是「腎癌骨轉移」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