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街坊鄰里最美好的日常 葉形二手書店

塌塌米空間提供顧客閱讀,或供曾湘文與好友品茗暢談。(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說到大肚山麓上的東海藝術街,你會想到什麼?

是對它自成一格的藝術聚落印象深刻?還是被其自帶人文氛圍的街廓渲染感動?來自各領域的職人聚集於此,開設了各式擁有獨特個性的店鋪與品牌,構築出藝術街專屬的風景。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店家被迫退出消失。但也是在此艱困時刻,一間二手書店出現在藝術街散步地圖中,它是「葉形二手書店」,讓街角成為療癒系的美好所在。

面對面的交流 是無可取代的

「葉形二手書店」從2021年8月營運至今,店內空間稱不上大卻五臟俱全,上千本二手書籍分門別類,被擺放在簡單沒有過多花哨的書架上。捨去繁雜的裝飾設計,而是單純由書本封面、書脊排列組合出質樸的氣質,散發出寧靜致遠的調性,與店主人曾湘文的沉穩內斂相呼應。

「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是線上購物無法取代的體驗,無論對消費者抑或經營者都是如此。」在開設實體書店前,已累積超過十年線上二手書買賣經驗的曾湘文,談到決定開設實體書店的初衷時,如此說道。某種程度對他來說,二手書買賣不只是一種交易行為,還代表著一種社交模式和互動交流。

畢業於東海大學哲學系的他,來自臺南負笈中部求學,選擇在藝術街實踐開店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求學階段的經歷。曾湘文說道,在東海念書的日子,他常到藏身於東海別墅巷弄間的「東海書苑」尋書挖寶,也因此結識許多不同系的同儕和同好。書店存在的意義,不再僅是展示書籍的空間,還是拓展人際關係進行知識交換與情感交流的場所。

正因如此,「葉形二手書店」落腳在可說是他第二故鄉的東海生活圈,期望為下一代學子提供一個交誼聚會、分享新知的據點。

曾湘文規劃一隅專屬兒童的閱讀空間。

喜歡孩子們因閱讀而生的笑容

在「葉形二手書店」的入口處旁,曾湘文規劃一隅專屬兒童的閱讀空間,必須脫了鞋才能進入感受木質地板的溫潤。他說,閱讀對孩子們是非常重要的,在他們思考模式尚未定型的階段,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當他們有一天長大,或許並不會記得幼時讀過書冊的內容,但不管是書店、書本的形象,還是那段沉浸於閱讀的時光,都會成為生命中無法抹滅且不可或缺的養分。

他曾遇過一位遠從南投而來的媽媽,把孩子「寄放」在店內的兒童閱讀區,待辦完事項後回來幫孩子買了喜歡的書本,孩子發自內心真實流露出的笑容,令他難忘至今。所以,到訪「葉形二手書店」,除了可以看到汗牛充棟的文史哲類、藝術類書籍,其中一大亮點,就是為孩子們四處蒐羅的經典童書與繪本。

曾湘文選擇回到母校熟悉的生活圈經營二手書店。

除兒童閱讀區外,「葉形二手書店」空間配置上還有一處小巧思,一個鋪設榻榻米可容納4人左右的小角落,來選書的客人可在此閱讀並聆賞店主人所收藏的CD與黑膠;夜深人靜時,這裡也是他和三五好友對坐泡茶談天的特等席。「其實,就我長期觀察二手書交易的市場,臺灣的閱讀人口並沒有減少,依然有購書的需求和意願。」也因如此,曾湘文認為實體書店仍有其存在必要,藉由他精選的書冊與地方社區對話。

論詩 談美 說生活

在店主人曾湘文的想像中,書店不單是販售書籍、陳列知識的空間,也期望與讀者間有更多互動和共鳴。於是,他以推廣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作為主軸,邀請詩人蔡翔任前來舉辦講座,和讀者分享關於波特萊爾筆下世界的美學,並規劃專區擺放《巴黎的憂鬱》、《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集》等推薦文本,賦予空間更多可能性。

葉形二手書店低調坐落在東海藝術街。

不僅如此,他也舉辦主題式讀書會,像是近期便以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為主題,和同好們分享彼此的觀點與想法,透過討論與交流分享著閱讀以外的樂趣。

從大學時期到書店打工,乃至在二手唱片行擔任店長,進入出版社工作,甚至有一段時期返回臺南老家隨父親從事養殖業,儘管經歷過不同的領域,但每個階段的經歷都為日後「葉形二手書店」的誕生,不同程度上起了「推一把」的作用。

葉形邀請學者舉辦以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為主軸的講座。

一如店主曾湘文對「葉形二手書店」的期許,哪怕這間店只會存在10年或20年,或只是彼此生活風景中的某一片段章節,但它能成為街坊鄰里最美好的日常、最難忘的記憶。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心血管疾病最易發生在「這2個時間」醫:持續超過30分鐘胸悶要注意
大廚餐桌風景 古早味手路菜
過年小心偽鈔!這些管道須提高警覺 央行親自指導3招辨識鈔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