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肝病患者 疑馬兜鈴酸致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 19日發表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近 8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疑因使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可能和肝癌的發生有關。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表示,長庚團隊與新加坡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 98個肝癌病患,發現其中 76人的腫瘤竟然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比率高達 78%。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全球近 1400個肝癌病例,發現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大陸( 47%)、韓國( 13%)及東南亞國家( 56%),惟少見於日本( 2.7%)、歐洲( 1.7%)或北美( 4.8%)。研究結果發表於 10月 18日出刊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謝森永表示,馬兜鈴屬與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具消炎、消腫及止痛療效,曾被廣泛地作為中草藥。但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與泌尿道與膀胱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
2012∼ 2013年,台大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合作團隊,以及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與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均曾發表了馬兜鈴酸與台灣的泌尿道癌的關聯;進一步以小鼠證實,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最強的基因突變物質,高於尼古丁與紫外線等。
謝森永指出,在台灣與歐美各國,含高量馬兜鈴酸如青木香、廣防己、關本通、馬兜鈴及天仙籐已被禁用;但大陸還未全面禁用,呼籲民眾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避免誤食到馬兜鈴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