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威脅、食安、農民老齡化——青農林柏賢返鄉務農的自白

編按:28歲的林柏賢在新北長大。某次環島途經家鄉雲林,興起返鄉務農的念頭,去(2023)年9月毅然裸辭,回鄉種西瓜,經營社群媒體推廣種田,短短數月,IG便已累積6萬粉絲,成為農業勞動力老化中,逆流而上的青年網紅。 ※本文為記者採訪,並以第一人稱視角寫成,讓讀者能更貼近受訪者經歷。

從白紙開始 務農方式跟老一輩不同

從小我在新莊長大,之前做道路工程,每月領固定薪水,日復一日。我想看看世界、體驗人生,就想務農。曾想過到澳洲果園工作,但兩三年後回台灣也是從零開始,倒不如現在回老家租地。 雲林這邊適合種西瓜、蘿蔔、高麗菜。我對種西瓜最有興趣,可以種得比別人的大,會很有成就感,像以前當散打運動員一樣,有種競技心態。

但我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白天跟爸爸一起務農,晚上再上農會辦的農業課,包括永續農業、行銷等。光是做事方法,我跟我爸已經很不同。老一輩用傳統方式判斷到第幾天施肥,但我採取比較現代的、用知識和植物狀態去判別,這就跟我爸有很大摩擦。後來跟他分享我的想法,找一個平衡,或用各自的耕作方式再比較結果。現在我們還在磨合中。

網路上有些留言說農業不賺錢。可能是老一輩講法影響他們——你在農村長大,最好離開農村去都市或國外發展、當大老闆。這會讓小孩覺得農業賺不了錢,不會想嘗試。

但我就是好奇,想試試看。

夢想開一個農場

說到賺錢嘛,傳統農民賣西瓜,有大盤 (批發商)到店裡收貨、壓價,農民賺得少,有時大盤會壓到每斤8~10元,數量多時,金額就可觀;用網路銷售,不需經過批發零售,直接把西瓜交到客群,民眾也買得比在菜市場便宜。早些日子,菜市場一斤賣25元,我賣18元,比起賣給大盤,我多賺一倍。

農村有什麼吸引我?其實是一個問號。很多事情我想去找答案,例如怎麼發展農業、到底能否一直賺錢,而且我還有夢想要實踐——想開一個農場,讓大家認識農村,更了解這個產業。

老實說,剛回來雲林的時候我蠻難過,在這裡沒有朋友,只有田和一堆鳥、狗、貓,所以想讓台北朋友來找我。我辦了西瓜認養活動,每隔5~10天把苗和果實的相片傳給他們,看著西瓜長大5公分、10公分,他們就很有興趣;時間到了,他們可以來這邊把西瓜拔走。現代人很在意參與感跟儀式感吧。

我的朋友都是都市人,會覺得只要把種子撒在土裡,東西就會長出來;有小朋友更會以為西瓜是在「全聯」長大。如果可以開一個農業教室或者農業體驗營,想體驗的人就會來。上週(5月11日)我辦了一個認養西瓜「家長日」,那天前後就有50多人來拔西瓜、聽講解、上家政班。

如果台灣打仗 不能沒有自產糧食

「家長日」是我的第一個嘗試。平常收成時,我只能請阿嬤來幫忙。她們平均70~80歲,再沒人投入,台灣農業會很慘。

台灣糧食自產率只剩下三成多,如未來全靠進口,我覺得很可怕。其他國家不是很頻繁發生戰爭嗎?以前有句話,「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如果台灣打仗,我們連糧草都沒有,怎麼跟人家打?

另外是食安問題,前陣子蘇丹紅弄得連辣椒都有毒,我希望大家更認識自己吃的東西是什麼。老齡化也是問題,如果農村這些阿嬤5~10年後就離世,台灣農業怎麼辦?雖然可聘移工,但也太缺人了。

台灣現在已有農業危機,農地還拿去蓋太陽能板。20年後太陽能板拆掉後,那塊田還能作物嗎?這是問號啊!電力對現代人來說很重要,但保持農產品的量、能夠吃飽才是必須吧。再生能源有農電以外的替代方案,但種田是沒有替代品,不然就只能進口,食糧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不過台灣農業的入場門檻很高,你光要找到一塊田已很難,村裡老人不太願意租田給外地回來的年輕人,怕把田搞爛。政府有農地銀行,把荒地整合,但很多是中年人的田,沒租出去的大部分還是老人的田,政府有否給老人地主這個資訊?政府有認真去找田嗎?其實只要讓大家覺得農業會賺錢,就會吸引年輕人回來啊。

現在朋友都笑說,如果我在南部發展得好,就來投靠我,或會說有賺錢就跟他們說,他也想離開台北。可能現在城市的生活條件也不好吧。

以前夢想是賺錢買個房、買個車,大概就是人生畢業。那時在台北上班,時間被綁住,下班後才是自己的時間,但有些人還要加班!回來務農之後,覺得好像擁有了時間,想做才去做,做完就好。

但我還是想賺錢、買房買車啦。只是現在最大的夢想是開農場,買車排到後面了。

林柏賢經歷分享——裸辭返鄉務農要準備多少錢?

住宿(如需)︰3000元/月;3.6萬元 /年 租1甲地︰5萬元/年 肥料機、農藥機、鋤頭等工具︰2萬元 種田成本︰第一期種西瓜13萬元;第二期5萬元;第三期種蘿蔔,13萬元 生活費︰1萬元/月;12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