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動亂軸心」危害世界 中共助俄遂行侵烏野心

◎許智翔

烏俄戰爭延續已逾2年,俄軍除在烏東頓內茨克、盧甘斯克等州持續嘗試推進,更在東北方的哈爾科夫發起新攻勢。與此同時,烏克蘭的防禦能力因防空飛彈與砲兵彈藥逐漸耗盡而嚴重受損;所幸歐洲正大幅強化對烏克蘭的支持,美國也在援助法案過關後,即刻重啟軍援。

在此之際,美國日益關注中共在烏俄戰爭中的角色並加強施壓。據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報導,有「印太沙皇」之稱的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5月底在布魯塞爾的北大西洋理事會中,親自向歐洲外交官示警中共在戰爭中的角色。他強調,中共對俄國提供了「持續且全面性」的支持,使俄羅斯能重整軍事力量,持續量產並運用長程飛彈、無人機、戰場情監偵及長程火砲等能力;然在協助俄國破壞歐洲安全的同時,卻仍企圖維持與歐洲的外交與商務關係。此番示警獲得歐洲方面的積極回應:歐洲外交官們認為,若中共支持俄國的侵略戰爭,就不可能繼續維持正常的歐「中」關係。在此之前,坎貝爾已直接告知中共,倘若持續支持俄羅斯的戰爭行動、助俄軍取得進展,「以令人無法接受的方式,改變歐洲勢力平衡」,將會嚴重影響美「中」關係,且美方將追究其責任。

西方對中共在烏俄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警戒已久。不僅因俄「中」不斷以「沒有止境」、「沒有上限」等詞彙,描述雙邊合作關係,且在俄國於2022年發動入侵後,也有諸多跡象顯示,中共仍持續進行對俄國戰爭行為的援助;儘管尚未取得中共提供殺傷性武器與彈藥的直接證據,但西方逐漸將烏俄戰爭視為一場由俄國、中共、伊朗、北韓等「動亂軸心」(Axis of upheaval)聯手進行的侵略行為。

近期美國對中共的施壓,以及對歐洲、北約盟國的示警,不僅加大了美「中」在相關議題上角力的強度,更使得近期已因電動車(EV)等議題而激烈交鋒的歐「中」關係,更進一步蒙上陰影。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蒲亭展開新任期後,改組的內閣名單中,任命了多位長期與「中」方有合作經驗的重要官員,部分甚至具備良好的中文能力,凸顯俄國不僅將透過任命經濟學家擔任國安高層、加強戰時經濟的能力以面對長期戰的需求,更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共的溝通效率與合作深度;美、俄、歐、「中」之間的多角關係,使得國際間陣營對抗的態勢更加鮮明,安全挑戰也日趨複雜。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