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強化媒體素養 慎防灰色地帶爭訊滲透

◎董慧明

在網路媒體盛行的資訊年代,訊息傳散速度和覆蓋面前所未有。儘管人際交流更加便利,訊息溝通更加透明,卻也伴隨著許多風險和挑戰。惡意行為者在「灰色地帶」(Gray Zone)進行爭議訊息的滲透和散播,對社會秩序與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危害。

灰色地帶爭議訊息指的是那些介於真實、虛假之間,且模糊事實邊際的訊息。這些訊息雖具有一定真實性,但同時摻雜了誤導性內容。舉例來說,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密切相關的政府重大政策,其細節作法常受到執行立場分歧影響,遭有心人士刻意誇大或扭曲,導致受眾對政策與事件全貌產生誤解。

由於這類灰色地帶爭議訊息傳播迅速,不僅影響公眾的認知和判斷,也極易引發社會爭論。一旦公眾情緒被挑動,非理性的反應隨之而來,其影響範圍不僅限於輿論層面,更可能造成社會失序、政策執行困難等嚴重後果。再加上認知作戰的核心目標在於影響和改變目標群體的認知和行為。因此,灰色地帶爭議訊息,也成為操作認知作戰者的慣用手法,透過社群網站平臺、網路論壇等多種媒播管道進行訊息滲透與分化。

以選舉活動為例,全球有愈來愈多國家發現灰色地帶的爭議訊息可能用來攻擊特定候選人或政黨,誤導選民,影響選舉結果。此外,國際關係中,爭議訊息亦可用來製造國與國間的矛盾和誤解,破壞外交關係和合作。更進一步檢視社群網站平臺的運作模式,亦可見這些管道往往成為爭議訊息擴散的溫床,放大訊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其演算法經常優先推送具爭議性和情緒化內容,加劇社會撕裂和政治極化,對社會秩序和民主進程構成嚴重挑戰。

面對灰色地帶爭議訊息的滲透,建構健全且具有適應性的網路安全文化,是抵禦這類威脅的有效措施之一。包括提升公眾的媒體素養和資訊倫理道德規範,使其能夠識別和抵制爭議訊息。其中,媒體素養教育應該從學校做起,使學生具基本訊息甄別能力,能夠批判性地進行溯源查證。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也應該加強對不實訊息的監控和應對,推動相關立法和政策的完善,以規範資訊網路環境。

其次,企業和媒體亦應積極推動真實訊息的傳播和錯假訊息的揭露。大型公司如Facebook、X、Threads等社群網站平臺,應該加強對平臺上資訊的審核和管理,防止爭議訊息的擴散。同時,傳統媒體也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堅持真實報導,杜絕謠言和不實訊息。

認知作戰和爭議訊息在灰色地帶的流布不僅擾亂公共輿論,更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審慎因應的重點。從個人、社會團體到政府部門皆應建立網路安全文化,不斷增強社會整體防禦爭議訊息危害的韌性。(作者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