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理性對話建立共識 協力維護區域穩定

◎董慧明

近期在寮國萬象舉行的「第44暨45屆東協峰會」及「第19屆東亞峰會」再次聚焦南海爭端。兩場和東南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東亞區域政治安全相關的重要會議,不僅展現了東協10國對區域合作的堅定承諾,更凸顯了國際社會對南海局勢的普遍關切。

峰會期間,與會國家通過90餘份文件,其中包括對南海問題的專門論述。由此可見,區域各國針對處理南海爭端仍形成一定共識,特別是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被視為解決紛爭的關鍵,更成為未來和平談判的準繩。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峰會主席聲明再度指出,近期南海情勢不利於國家間信任,並且破壞區域和平、安全與穩定,反映各國對當前局勢的嚴重關切。

對此,峰會重申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重要性,認為不僅符合區域共同利益,更是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基石。各國元首亦認為相關方保持自我克制,避免採取導致局勢升溫的行動,對於防止衝突升級至為重要。

然而,南海的癥結難題仍值得吾人省思。其中,又以主權聲索的交疊問題最為棘手。尤其是中共的「九段線」主張,與域內其他聲索國的領土主權認定存在明顯扞格。此外,缺乏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亦為重大挑戰。雖然東協與中共在2002年11月便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初步協議,惟遲至2017年才啟動正式談判,且進程緩慢,也讓南海主權爭議更添變數。

地緣政治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南海是國際海上交通線的航運重要樞紐,戰略價值不僅攸關區域國家安全利益,更是域外大國的權力較勁場域。美國及其盟友基於「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願景,頻繁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雖然得到國際普遍支持,惟中共在南海人工島礁上進行軍事建設、反對國際干預,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我國亦為南海主權主要聲索國之一,高度關注兩大峰會成果。對於國際夥伴重視區域海事爭端以及南海情勢,外交部重申南海爭端應依據國際法及海洋法,以和平方式解決等「四點原則」和捍衛漁權、多邊協商等「五項做法」,主張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式處理南海問題。臺灣也願與相關國家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並共同開發南海資源。

儘管南海爭端在短期內仍難以徹底解決,惟本次峰會的成果表明,區域國家和國際社會已形成和平解決爭議、遵守國際法、維護航行自由,以及透過多邊機制管控分歧等重要共識。透過持續對話和合作,逐步建立互信,仍是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最佳途徑。未來更有賴各方展現政治智慧,思考共同開發方案、海洋科學合作等創新的協力模式,以進一步減少對抗,方為南海及東亞地區的長遠穩定與繁榮奠定堅實基礎。(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