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合一上路8年 個人囤逾4戶增2成5
房地合一稅上路8年,但立法院預算中心批評,對於減緩富裕階層進入投資房地產的效果有限,就2015年到2023年間,個人擁有4戶以上成長率高達25.33%,高於總歸戶成長率15.86%,未能有效改善囤房狀況。
預算中心指出,自2016年開始實施房地合一稅,並在2021年推2.0,拉長「短期交易」重稅期,高稅率45與35%,預售轉成屋後持有滿5年後才適用一般稅率20%。
預算中心首先肯定,2015年房地合一實施前,當年度交易屬3年內取得土地再轉移者的件數29萬7996件,占總移轉件數的24.38%,2023年有21萬8379件,占比17.5%,初步達到抑制不動產短期炒作套利的行為。政府所徵收的不動產資本利得(含土增稅、奢侈稅與房地合一稅)由2015年的1150.74億元,到2023年至1362.52億元,資本利得稅有明顯增長的趨勢。
不過,就囤房情形卻未能改善,就房屋稅及所有人縣市歸戶統計情況,持有4戶以上的個人及營利事業,分別由2015年的7萬7318戶、2萬6908戶,增加到2023年的9萬1890戶與3萬687戶,成長幅度分別為25.33%與14.04%。
雙北為最,在這段期間,新北市個人擁有4戶以上2萬221戶增加到2萬4180戶,幅度為19.6%;而台北市個人擁有4戶以上的大戶,則從1萬1996戶增加到1萬4207戶,成長18.4%,都比全體所有人(不分戶數)成長15.86%來得高。
預算中心認為,房地合一稅上路後,房價高漲,高資本利得仍足以吸引富裕階級進行投資,未能有效改善囤房者的決策和情況,也難達成財富重分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囤房稅2.0上路,明年5月開徵,是否能讓囤房大戶持有成本增加而退卻,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