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定位分析人流惹爭議!NCC:個資去識別化即為「數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陳耀祥在立院交通委員會備詢。   圖:張良一/攝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陳耀祥在立院交通委員會備詢。 圖:張良一/攝

[Newtalk新聞]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稱「手機訊號定位技術」,可用於分析人群特性引發爭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主委陳耀祥在立法院的專案報告中指出,這種數據分析不應被視為個人資料的侵犯,因為它涉及的是去識別化的數據。他解釋說,只要數據是去識別化的,就不再屬於個人資料的範疇,而是成為普遍存在的數據分析形式。

針對「國家機器以手機定位、分析個資特性等方式侵犯人民權益」,NCC、數位發展部等單位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報告顯示,三大行動通信業者都否認曾經提供過任何人流資訊給私人企業、政府機關或特定黨籍人士。此外,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也強調,他們沒有接觸過任何與所謂「青鳥行動」相關的人流資訊。

陳耀祥進一步表示,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目的是保護能夠識別個人身份的資料,如姓名和出生日期。他強調,只要資料經過適當的處理,使其無法追溯到個人,如果資料已經去識別化,它就變成了一種數據,就可以合法地用於數據分析。這種分析在許多領域都很常見,包括活動組織、市場營銷和選舉等。

關於王義川如何能夠比對不同活動的資料?陳耀祥認為這個問題應該直接問王義川。他提到,一旦數據被收集,就會根據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但前提是數據必須是去識別化的。陳耀祥還提到,他們有調查三大電信公司是否提供了大數據和個人資料,以及是否有不當使用這些資料的情況。他指出,根據電信管理法,只有三大電信公司有權處理這些資料。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端午連假郵局不營業!中華郵政:仍可照常投遞快捷郵件
黃仁勳曝4款全新「RTX」AI 電腦!可分析豐富資訊創新遊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