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數據可否分析年齡、性別、政治傾向? 數發部:技術面可能存在

雲林縣府2021年間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使用「訊號雲」結合雲林幣App等科技即時偵測人流,並公開人流聚集資訊,呼籲民眾避開人潮擁擠時段上菜市場或去夜市。(本報資料照片/周麗蘭攝)
雲林縣府2021年間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使用「訊號雲」結合雲林幣App等科技即時偵測人流,並公開人流聚集資訊,呼籲民眾避開人潮擁擠時段上菜市場或去夜市。(本報資料照片/周麗蘭攝)

上月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言論引發民眾恐慌被數位監控,雲林縣警局受縣議員質詢要求行文數位發展部詢問手機訊號可否分析個資之事,數發部回文表示,技術層面可能存在,但需同時取得電信業者的內部客戶資料庫資料盡行交叉比對。

王義川上月在政論節目公開表示,透過電信資料可分析青鳥行動群眾的年齡、性別、與政黨傾向,引發民眾質疑及撻伐可能被政府以手機訊號做數位監控。

雲林縣議員李明哲日前總質詢要求雲林縣警局行文數發部詢問手機是否可分析個資?詢問NCC可否透過個人手機掌握人流移動、通訊流及提供特定機關或單位作為他用?詢問3大電信公司用戶如何保護個資?

數發部回函最近指出,民眾手機連接基地台後不論有無通話或上網,皆會定期與基地台通訊,並回報行動通訊核心網路,以便即時傳遞訊務。

行動通訊核心網路握有各基地台服務的用戶號碼,經連結電信業者後端的帳務、客戶資料庫,才能對應該用戶號碼的之個人資訊,例如年齡。

數發部指出,就技術面可行性而言存在運用手機訊分析用戶的個人資料,但除非同時取得電信業者「基地台服務之用戶號碼」及「帳務、客戶資料庫」之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否則無法得知連上特定區域某個基地台手機的使用者年齡分布。

NCC回函表示,該會指定3家行動通信業者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定期辦理內外部稽核;行動通信業者提供去識別化的資訊給政府機關,無涉足以識別個人身分之個資。

NCC指出,去識別化的大數據資料分析是趨勢,行動通信業者依個資法及行動寬頻服務契約,應尊重用戶權益,並依誠實及信用原則揭露個資蒐集、處理及利用的告知內容,亦應採取匿名化措施。

NCC說,行動通信業者表示提供的電信信令大數據應用服務是就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基地台連線的信令資訊,並以去識別化處理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