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避免暈針有「4撇步」! 研究:「做2表情」減壓還能減痛

每逢國高中小學開學,照例是校園大規模開打各類疫苗的季節,例行流感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及最近的Covid-19疫苗,學生集體暈針也常被新聞報導。知名網紅也拍攝影片分享,打完疫苗走出診所,癱軟暈倒,下巴撞地連縫五針,直指是暈針惹的禍。

針頭恐懼症 看別人打針也會暈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與其說是暈針,不如說是怕打針,也叫做針頭恐懼症(needle phobia)。有人光看見針頭,就算打在別人身上也暈,在抽血檢驗或是中醫針灸也時有所聞。美國有研究顯示,約有一成的人不願意接種Covid-19疫苗的原因,就是討厭針頭懼怕打針。

暈針有前驅症狀 噁心、冒汗要警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暈針被歸類為與壓力有關的反應(Immunization stress related responseISRR),屬於疫苗不良事件的一種。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壓力引起複雜的身心症狀。當身體把打針視為一個壓力事件,一般來說,心理緊張不安,致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戰」或「逃」反應,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呼吸困難或抽筋等情形。

但在某些人身上,反而誘發副交感神經反應,嚴重程度者出現迷走神經昏厥,因為心跳變慢、血壓急速下降,連帶大腦血流量不足、失去意識,出現暈針的情形。

有的暈針還伴隨發生前驅症狀,例如噁心、冒汗或臉色蒼白,此時建議應盡可能避免倒下時造成外傷,可嘗試坐下或平躺休息,設法緩解緊張,若症狀持續,應儘快送醫。

是暈針還是過敏性休克? 兩者這樣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打針後瞬間失去意識,也可能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發作。過敏性休克多半是藥物或食物引起,多半在給藥或進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發作,而暈針通常是打針完五分鐘內發作。

此外,九成過敏性休克會伴隨皮膚癢疹、面部水腫或是舌頭、咽喉腫脹等,症狀還包括心跳加速、血壓急遽下降。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需要立即送醫,否則會危及生命。

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疫苗接種後,應在觀察區休息至少15分鐘,離開後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如果曾經發生疫苗過敏的人,由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大,則建議至少觀察30分鐘再離開。

預防暈針 4大撇步跟著做

想要預防暈針,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可於接種前避免空腹及脫水,接種時採坐姿,等待時聊天聽音樂或看影片,有助放鬆心情。

然而,對於接種有負面經驗,曾經發生過昏厥,害怕打針,以及有焦慮疾患病史者,均屬於接種後壓力相關反應(Immunization stress related responseISRR)的高風險族群,藥害救濟基金會整理注意事項,有助減低施打疫苗的疼痛與恐懼:

1、接種前,告知醫療人員:若是高風險族群接種,建議有親友陪同前往,事先告知接種站或醫療機構自身狀況,協助安排合宜的場地,可以有獨立隱密空間,避免等待時間過久,或直接目睹其他人接種。

2、等待時,不要緊盯著施打者的一舉一動:找人聊其他話題,找點事做,分散注意力。

3、接種時,做鬼臉或微笑:有研究發現,和面無表情相比,微笑和做鬼臉可以減少40%的疼痛感覺。透過牽動臉部肌肉,改善受試者對打針的體驗,減輕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4、周遭的人別說「打針不會痛」:聽到針頭疼痛等字眼,非但不會和緩焦慮,反而使接種者更緊張,導致肌肉緊繃,注射時反而會更痛;也不要說「這沒什麼好怕」,企圖淡化否定他的感覺。可以這麼說:有人感覺像被戳到,有人覺得像被掐住,每個人感受不同,但通常很快就過去了。」允許他有自己的感覺,營造支持的氛圍,接納尊重他的恐懼。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暈針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後遺症,惟有對疫苗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才能降低對於接種的恐懼。

延伸閱讀:
·打完針後,頭昏暈針怎麼辦? 別緊張!專家教正確3處理方式
·看到針就心悸胸悶、噁心手抖? 醫揭「哪些人易有針頭恐懼症」:一般30分鐘內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