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台灣 新政府防癌「3支箭」,目標2030年癌死人數減3成

距賴清德就職總統僅20餘天,他邀請恩師、前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擔任召集人,邀集20位專家辦理5場健康台灣論壇,研商如何減少國人不健康餘命。最後一場論壇於今日(4月27日)在台北榮總落幕。會議上,專家們關心年年奪走上萬生命、台灣人頭號殺手的癌症,並提出相應對策。20人專家小組中,最熟悉癌症防治的,是曾任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20多年的新科立委王正旭。他接受《康健》專訪,詳細說明新政府要如何透過「3支箭」,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減少3分之1」的目標。

第1支箭:提升早期癌症篩檢

要讓癌症死亡人數減少3分之1,大約是多少人呢?如果根據2020年死亡人數估算,減少3分之1,就是要讓將近1.5萬人不因癌症而死。要達成這目標,首先要努力做篩檢,找出健康人當中的早期癌症患者,透過適當醫療,提高痊癒的機會,因為0期到1期癌症,幾乎都是可以治療到幾乎痊癒的。

這部分主責機關是國民健康署,經費來自國家編列的公務預算,不會影響健保總額或點值,如果前端(國健署)早期篩檢做得好,後端(健保署)確實可以減少很多醫療支出,我們希望政府強化預防醫學,例如編列預算協助弱勢、鼓勵企業照顧員工等。

公費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開辦不到2年,已經找到500多位早期癌症病人,等於拯救500多個家庭。推行10多年的公費四癌篩檢(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符合資格者僅3~5成來檢查,還要努力提升篩檢率,也要根據台灣人的癌症發生特色,適度放寬公費篩檢年齡限制或對象限制,以增加篩檢量。

健康台灣-王正旭
立委王正旭積極推動將健檢費用列入所得稅特別扣除額。圖片來源 / 醫師王正旭Facebook

癌篩陽性的下一步就是追蹤,大腸癌篩檢陽性追蹤率最低,也就是發現有糞便潛血,卻沒去做大腸鏡,這真是太可惜了。可能阻礙來自做大腸鏡前需要清腸、檢查當天要請假,如果要全身麻醉也要自費。

我們必須提供更多誘因,讓大家更願意來檢查,我會支持推動將健檢費用列入所得稅的特別扣除額。根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幾年前的推估,若健檢普及,可節省當年度健保支出的10%,等於省下好幾百億;財政部推估,在排富情況下,稅損僅5億,健康經濟效益很高。

被診斷癌症末期,就像是被一隻灰犀牛迎面衝撞,帶來重創,醫療只能用盡方法將傷害減到最低。如果發現還在早期,就像是受到擦傷,儘管身心有些煎熬,但還有空間和時間去調整原本的生活,這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第2支箭: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

如果癌症防治計劃是一個大漏斗,最寬的那一圈就是癌症篩檢,底下錐形的部分,就是篩出癌症之後的治療。今年健保將19大類癌別的「次世代基金定序(NGS)」納入給付,但有民間團體擔心,民眾必須同意將檢測內容上傳資料庫,才能獲得給付。

為了不讓民眾擔心,也不讓政府的美意打折,國會可以做什麼呢?監督。我們會努力堅守職責,確保不發生民間團體擔心的事,也要確保相關資訊都得到好的使用模式,希望讓大家都放心,也能讓基因檢測的成果幫助社會上其他人、幫助未來的子孫。

第3支箭: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新藥新科技要走完3期臨床試驗、確認安全有效、進入市場,研發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非常高,平均一個新藥得花10億美元,才能進入市場。還要再經過一段時間,受到完整驗證,才能獲得各國主管機關和專業團體的認可、列入治療指引。

現在新藥開發速度很快,有些還在第1、2期臨床試驗階段,搭配基因分析之後,就能體現出用藥的安全性和效果,但因為還沒有走完3期試驗,到底要不要引進,各國主管機關就會有所考慮。

癌症病人很辛苦,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等待,疾病晚期者更是殷殷盼望能盡快獲得幫助,但目前,很多新藥無法很快在台灣獲得適應症許可或上市。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透過癌症新藥基金,讓癌症病人能提前使用一些尚未完成3期試驗,但經嚴謹檢視已看到效果的療法。

我們衛生福利部的長官去英國實際考察後,決定實施「健保新(癌)藥暫時性支付機制」,在現有「給付」和「不給付」之外,在開闢第三條路「暫時性給付」。針對有急需、有治療潛力,但尚未完成3期臨床試驗,臨床效益和財務衝擊還不確定的藥品,暫時給予2年給付,同時持續蒐集資料,進行效益評估。

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讓台灣病人跟得上全球新藥的使用,台灣的臨床試驗能夠與全球銜接、加速台灣新藥研發。

延伸閱讀:

肺結節會變肺癌嗎?肺結節症狀、成因、治療方法全解析

十大癌症榜首換人!肺癌發生人數奪冠,如何早期發現?

商保過時、健保丟包,斷癌友生路!健保署籌設百億基金可解決問題嗎?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