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體系崩壞 台灣裁縫職人陷困境

台灣的西服產業想方設法培育後輩新血,在訂製服市場上,還有另外一派洋服裁縫師也遭受相同的命運,過去他們專做男女生的日常服飾,然而受到成衣產業轉變的衝擊,這些師傅也得順應時代潮流,轉型成為服裝修改師、家飾品裁縫師、亦或是電影戲劇、舞台表演量身訂做造型服的裁縫師,儼然成為小眾需求市場中,無可取代的存在。在日本,他們稱這些擁有專業技能,而且一生懸命在精進自己技術的師傅為「職人」。反觀,台灣這些職人卻不到重視,更因為教育體制的改變而漸漸斷層、消失,我們要如何像日本一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延伸成令人尊崇的「職人文化」呢?以下是我們的專題報導。

城隍爺的左右護法,電氣八爺和七爺,掛上了霓虹燈管,從古剎名寺躍上表演舞台,成為新編戲曲的主角,華麗又前衛的造型打破傳統神祉的形象,這兩尊電氣神將,是劇場服裝設計李育昇耗時半年完成的作品。

劇場服裝設計李育昇:「(服裝設計)流程通常都一樣,都是紙上作業,都是先從設計圖開始,只是在劇場作業比較不一樣的是,因為我們的設計圖要帶入某些情境的想像,比較像我們電影或美術理解的人物設定圖。」新編戲曲的人物包羅萬象,凡夫俗子、妖魔鬼怪、仙人神祇,各種角色有各自獨特的服裝配件,透過布料、雪紡、棉布、紗線、金工、塑料、皮面,塑造鮮明形象。

劇場服裝設計李育昇:「單一人物單一角色設計,所以他的概念比較接近高級訂製服,選定布料、搭配,然後就開始製作,製作開始也是紙上作業,就打版或者是立裁,再來就是版型的修改跟要求,最後把它成型。」打造一件戲服,光靠他的設計圖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手工精巧的裁縫師,那就是李育昇的媽媽,她早年替官夫人量身訂製服裝。在李育昇踏進劇場服裝界之際,就跟媽媽聯手,像是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的舞台劇《服妖之鑑》,宣傳照造型服就是這麼來的。(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更多《鏡新聞》報導
華燈初上旗袍師 一針一線職人魂
浪漫沙雕師 鑽研稍縱即逝的美
28歲台灣女將 如何奪世界披薩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