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看過來》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你也通通拿去買高股息ETF嗎?

「年輕人要存股增加被動收入,就買高股息ETF。」這觀念並不正確!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今(28)日在「2022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上提到,許多年輕人賺小錢就全買高股息ETF,領到的年配息、季配息、月配息看似是穩定收益。但,長遠的投資其實要跟著世界經濟一起成長,高股息型態並不能反映經濟成長結構,「要長期累積財富靠得其實是『複利投資』。」

近年來,不論是開放零股交易、微型期貨,都廣開大門讓更多投資小白踏入金融市場。再加上106年上路的夜盤期貨交易逐年熱絡,口數從9.8萬增長到今年10月最高量到一晚131萬口;全球期貨市場交易量也連四年不斷創新高,從交易數字可以看出,民眾在戰爭、疫情、通膨、糧食危機等總經環境的多變情況下,資金避險及交易需求節節攀升。

台灣期貨交易所今(28)日攜手《工商時報》舉辦第四屆「2022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經濟、金融、科技專家聚焦「全球衍生性商品的創新與國際化」進行討論。《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指出,期貨夜盤交易的確能讓社會快速跟上國際脈動,微型期貨商品也讓期貨不侷限於法人操作,讓產品發展更多元。不過,年輕世代握有新型投資工具,再加上更多網路詐騙花樣,的確要花苦力強化風險控制。

陽明交大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思皓認為,金融詐騙手法日後會越來越多變,且受害範圍會更廣更嚴重。由於臉書、Twitter、YouTube近期廣告營收狀況差,允許非常多劣質廣告平台入場。「雖然應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主動根除劣質廣告,但那是他們的獲利來源。」

黃思皓說:「台灣不論證交所、期交所都看歐美做什麼,台灣可以做就跟著做,卻常因地緣政治等各項因素碰壁。」他認為,金融業必須走在前面,從服務業轉變成服務科技業,先追蹤年輕世代的數位足跡,了解其理財需求,才不會讓年輕人「只忙著投資生活,後悔沒先投資理財」。

第四屆「2022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聚焦多種投資型態獲利模式。圖/林子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