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纖維化藥物 獲新適應症核可

有別於自體免疫疾病顯而易見的關節及皮膚症狀,肺纖維化的早期症狀較難以察覺,通常等到狀況加劇而就醫時,疾病已相當嚴重。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明翰表示,過往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肺纖維化的患者僅能透過免疫調節藥物與抗發炎藥物減少本身疾病惡化,卻無法有效延緩肺纖維化進展。所幸,今年(二○二○)抗肺纖維化藥物已獲核准,除了治療過去已取得適應症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外,不論造成肺部纖維化的原因為何,只要其纖維化是持續進展的,都可以使用該藥物延緩疾病病程,為長年無藥可醫的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成因引發的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抗肺纖維化藥物今年正式適用於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經臨床試驗證明,可減少五七%的肺功能下降;而該試驗亞洲族群次分析結果中更顯示,可降低七四%的急性惡化發生與死亡風險。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全球民眾開始關注「肺纖維化」疾病,然而肺部纖維化並非只發生在新冠肺炎病患,其常見於間質性肺病,目前已知有高達二百多種以上的間質性肺病。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學術委員、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表示,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病因不明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俗稱菜瓜布肺,自抗纖維化藥物問世後,患者如同重獲新生,可有效減緩肺功能下降及預防急性惡化,患者存活率顯著提升五十%,現今藥物也全面適用相同病程的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對存在高風險的自體免疫患者來說,可望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呼籲患者定期檢測、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