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及驗尿 保障「腎」利人生


56歲王先生無特別病史,最近至診所打疫苗時被告知血壓過高,因此至台南郭綜合醫院門診就醫,經腎臟內科施得恩醫師診斷發現,除了血壓過高外,腎功能異常,蛋白尿也過高,為高血壓合併腎病變,在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後,血壓控制良好,腎功能穩定,蛋白尿也有改善。

48歲陳先生,過去有痛風及慢性腎臟病病史,卻沒有門診追蹤治療,飲食也沒有好好控制,最近反覆痛風發作,常去診所打針吃藥,這次又痛風發作,因此至門診就醫,經施得恩醫師診斷,發現尿酸過高,蛋白尿正常,但腎功能異常,為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在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後,高尿酸血症改善,痛風幾乎沒有再發作,腎功能也稍有改善。

62歲李女士無特別病史,最近發現小便有很多泡泡,因此至門診就醫,經施得恩醫師診斷發現檢查發現腎功能正常,但蛋白尿過高;空腹血糖及醣化血色素過高;眼底檢查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為糖尿病合併腎病變及視網膜病變,在血糖及蛋白尿藥物治療後,血糖控制良好,腎功能正常,小便泡泡及蛋白尿也改善。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0年國人死亡統計,台灣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在10大死因中排名第9,而透析病患的盛行率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在2019年時,世界排名各為第1及第2名。

因腎臟病而死亡或透析的病人其實只佔所有慢性腎臟病病人的一小部分,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達11.9%,而且只有3.5%的人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

施醫師表示,診斷發現慢性腎臟病不一定是末期腎病變,也不一定需要洗腎,慢性腎臟病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只不過需要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預後才會好。但是慢性腎臟病的初期常常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常常已經比較嚴重,這時候才開始治療,常常預後不好,甚至可能不久就要面臨透析。

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檳榔、急性腎損傷病史、持續性微觀血尿、65歲以上老人、心臟血管疾病、有家族腎臟病史、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長期服用中草藥或止痛藥、過重、肥胖或代謝症候群,這些族群,即使沒有症狀仍應接受腎臟病的篩檢。

有慢性腎臟病的五大症狀者,包括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更應盡速接受檢查。

腎臟病的篩檢其實相當簡單又方便,抽血檢查可以得知肌酸酐(creatinine)數值,再加上年齡及性別便可算出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液檢查則可以知道是否有蛋白尿及其嚴重度。依據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便可以知道腎功能、腎臟病分期及其預後,再依據慢性腎臟病分期決定治療方向及目標。

施得恩醫師強調,慢性腎臟病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及有五大症狀者皆應接受腎臟病檢查,抽血及驗尿,便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享有腎利人生。

更多新聞推薦

「捐疫苗是行善」 翁達瑞轟郭台銘:劉德音沒講話,就你話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