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總統:北約是否派兵烏克蘭非重點 軍援要夠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9日專電)烏克蘭戰火未歇,北約是否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或教官,引發熱議。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斯說,相關討論有「轉移焦點」之虞:烏克蘭從未提出這類要求,只希望儘快、充分取得亟需的武器,靠自己贏得勝利。

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ēvičs)說,相關討論往往迴避一大重點:正是因為烏克蘭即便有足夠的作戰能力和決心,仍持續面臨盟友夥伴軍援延宕和不足的問題,各界才轉而熱衷討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否該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或教官。

相較於媒體的一窩蜂,林克維奇斯指出,北約各國目前多未認真考慮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或教官,力挺烏克蘭的拉脫維亞也是同樣的情況。不過,拉脫維亞將持續參與在烏克蘭境外協訓烏軍的計畫。

儘管如此,林克維奇斯強調,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開放各種選項,是件好事,這將相當於向莫斯科傳達訊號:北約不會自我設限。

此外,個別國家仍有可能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或教官,但這將是建立在個別國家與烏克蘭的雙邊協議基礎上,而不是以北約名義。北約決策以「共識決」為原則。

林克維奇斯27至29日訪問英國,28日在倫敦於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演說並回應聽眾提問。

他首先指出,西方必須認知到,俄羅斯是與整個西方為敵,這與俄羅斯長期不甘失去「帝國榮光」有關。若密切觀察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等人的發言,會發現當權者希望恢復的不只是蘇聯帝國,而是版圖更大,涵蓋芬蘭、波蘭等非前蘇聯國家的俄羅斯帝國。

一旦俄羅斯有理由認定自己贏了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它將受鼓舞,進而思考侵略更多國家。不過,即便俄羅斯慘敗,各國也得擔心它可能醞釀報復、放低姿態整備數年後,再度展開侵略。儘管有這樣的兩難,林克維奇斯說,對各國安全而言,確保烏克蘭戰勝侵略者俄羅斯,依然是最佳選項。

林克維奇斯指出,北約國家也可能是俄羅斯侵略目標,歐洲各國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於安全防衛,「無論誰是下一任美國總統」。

據北約估計,拉脫維亞2023年的防衛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2.4%。林克維奇斯說,拉脫維亞計畫至2027年達成防衛支出占GDP 3%的目標,「我們可能會提早達標」。

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國家歷經蘇聯占領和來自俄羅斯的持續威脅。林克維奇斯說,儘管他估計近兩年俄羅斯不至於對波羅的海國家發動常規戰爭,拉脫維亞仍須為各種情境做好準備,特別是「混合攻擊」(hybrid attacks)。

俄羅斯政府近日曾提案修法,重劃與波羅的海3國以及芬蘭的海洋邊界,新邊界將更逼近相關國家領土,且相當於片面毀棄俄羅斯歷來簽署的各項多邊和雙邊條約。在引發區域內國家譁然後,俄羅斯官方暫時撤案。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3國及芬蘭都是北約成員國。

林克維奇斯說,許多國家擔憂戰爭擴大、甚至引爆核戰,因此限制烏克蘭使用西方軍援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但俄羅斯的作為一再顯示,它不僅不害怕、甚至會刻意升高局勢,企圖重劃海洋邊界就是一例。

林克維奇斯指出,俄羅斯此舉是在測試西方反應、試探底線和脆弱點,也是混合攻擊的一種。莫斯科可從西方反應推測北約各國對威脅的認知,以及各國實際上有多認真看待本國和集體防衛。

拉脫維亞境內有多達約25%至30%的俄裔人口,其政治和國族認同長期對拉脫維亞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形成挑戰。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部分俄羅斯民眾利用出入境和居留政策尚未進一步緊縮期間,移居國外,包括波羅的海國家。有媒體質疑,為何拉脫維亞現在要「藉故」驅逐俄裔人口。

林克維奇斯強調,拉脫維亞政府要求離境的是「俄羅斯聯邦公民」,不是廣義的俄裔人口,媒體相關說法是中了莫斯科宣傳圈套。

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恢復國家主權後,拉脫維亞曾數次修訂國籍和移民法規。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拉脫維亞更修法提高對境內俄羅斯公民申請永久居留權的語言能力要求,欲取得永居權的俄羅斯公民必須通過國家語言(國語)拉脫維亞語測驗。若有合理原因未通過測驗,可申請暫時居留權。

林克維奇斯說,相關法規已通過實施近兩年。缺乏拉脫維亞語能力、或未能第一次就通過測驗的俄羅斯公民,依法應登記參加語言課程,問題是有些人連登記都沒有。

他說:「我想沒有人會質疑,在英國境內的外籍人士,為何必須遵守英國的法律。」(編輯:韋樞)1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