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封鎖線的公園:為何遊戲場完工半年卻不能用?問題出在哪?

色彩繽紛的磨石子溜滑梯、具有挑戰性的攀爬網,已經準備好迎接孩子歡樂的笑聲,公園卻被重重的柵欄圍起。「媽媽,今天還是不能玩嗎?」5歲的米米趴在柵欄前,眼睛離不開溜滑梯,失望地詢問。每天放學都要到公園溜半小時滑梯的米米,自三級警戒之後,超過半年來只能在住家樓下散步,天天巴望公園開放。

「告示牌標明公園整修到6月,看起來早就完工,都超過半年了,公園還沒開放,不知道能跟誰反應?」米米媽無奈地說。

從今年10月起,致力於為孩童爭取遊戲空間的非營利組織還我特色公園聯盟(特公盟),陸續收到全台各地家長留言:學校遊具拉起封鎖線、社區公園關閉......各地兒童遊具出現看起來完工,卻不開放的狀態。民進黨籍立委何志偉也收到家長陳情,出面開記者會:「好多特色公園的遊具關閉,像是美崙公園(部分遊具),小孩沒地方去,我快被家長的陳情淹沒。」

全台8千多家遊戲場,僅三成合法啟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家署)在今年(2021年)1月31日公布的資料,全台8,791家兒童遊戲場,只有百分之33%可以合法啟用。

為什麼這麼多公園完工後無法開放?甚至等上半年都還不能玩?原來是,衛福部在2017年修訂的《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下稱「管理規範」),規定2-12歲兒童使用的固定式兒童遊具,包含社區公園、大型特色公園和學校等,在遊戲場開放之前,必須經過指定認證的檢驗機構勘驗,取得合格檢驗報告後,並呈報地方縣市主管機關完成備查後,遊戲場才能夠合法開放。

這項規定不僅限於2017年後完工的遊戲場,也要求2017年前啟用的遊戲場要重新檢驗。根據管理規範,2017年以前完工的遊戲場,必須在2023年1月24日前完成。

學校的遊戲場也包含在這次改善範圍裡,但是多數學校反應經費不足,無法改建,因此國教署去年向行政院請求特別預算共21億100萬元,提供給有需求的公校申請,此舉更是讓公校開始大興土木、修整校園遊戲場。

根據標檢局的統計,2021年遊戲場的待檢驗件數暴增,粗估是往年的3倍之多,檢驗機構來不及消化,使得許多完工的遊戲場,只能苦苦排隊等待、甚至長達半年。目前有接近7成的遊戲場,正處於施工中、完工待檢驗,或是等待拆除等狀態,許多嶄新的遊具在風吹雨打中等待、無法啟用。

遊具經檢驗後才能開放,表面上只在遊戲場建設完工後多了一道程序,執行上卻必須過通過四大難關,才能解開兒童遊具周圍那條看似輕盈的黃色封鎖線。

難關一:檢驗量能不足,排隊排到天荒地老

管理規範中指定具有檢驗兒童遊具資格的國際認證機構,目前在台灣只有「財團法人國際認證基金會(TAF)」所認證的檢驗機構,才能替兒童遊具檢驗。標檢局表示,2020年約有5家檢驗機構、2021年增加為9家(計算至2021年10月止,11月增為10家)。

然而,舊有遊戲場為趕上2023年的改善期限,緊鑼密鼓進行改造和重建,標檢局統計截至11月2日前,共有6,297家兒童遊戲場有檢驗需求。根據某縣市教育局表示,根據以往經驗,1間檢驗公司每月約可檢驗40處。若按此速度估算,9間檢驗機構要驗完6,297家兒童遊戲場,恐怕也要花上17.5個月,約一年半的時間才檢驗的完,可見檢驗量能遠遠不足。

兒童遊具檢驗塞車的問題多嚴重?台東縣城鄉環境工程科長陳承龍表示,台東縣內有兩座磨石子溜滑梯,已經完工超過半年,聯繫多所檢驗機構,都只得到「排不出時間」的回應,還不知道要等多久。陳承龍無奈表示:「檢驗機構多在直轄市,案子都接不完了,台東距離遙遠,來台東的意願更低!沒人來檢驗,溜滑梯不能玩,小朋友天天等,家長民代都來催,第一線的壓力很大。」陳承龍更煩惱的是,目前台東縣還有多處公園正在施工,完工後不知道要排隊到何時才能檢驗、啟用,他坦承:「不敢承諾民眾何時開放,也會影響之後爭取蓋更多特色公園的信心。」

某縣市教育局也在今年9月特別行文衛福部,點出檢驗量能不足的影響,也陳述聯繫檢驗機構碰壁的過程。公文中說明,有的檢驗機構說年底後才有空、或只接某地區範圍內的案子,也有機構表示要先看過遊具複雜程度才決定是否接案,發文的教育局表示,擔心結局可能是「全國新建或修繕校園兒童遊戲場恐面臨完工,無法開放使用之困境。」

難關二:檢驗標準不一,合格遙遙無期

好不容易排到檢驗人員前來勘驗兒童遊具,卻可能是另外一場拉鋸戰的開始。根據管理規範第七條,遊戲場必須取得合格檢驗報告,備查後才可開放使用。因此勘驗之後若有缺失,就必須施工改善,完工後要再請檢驗人員勘驗,直到完全符合標準、可以開立合格檢驗報告為止。

然而,在實際執行的過程,卻會發生檢驗人員標準不一的狀況。台灣兒童遊戲設備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劉旭建身為兒童遊具的諮詢專家,常常接到遊戲場管理單位的求救,想知道怎麼改善才能通過檢驗。劉旭建舉例說明:「第一次(檢驗)開了5個缺失,改正之後複驗,不同檢驗人員會重新檢查已經通過的遊具,有可能多開了(跟第一次不同的)10個缺失,導致主管單位和遊具廠商都很頭痛,不知道要改到什麼時候?」

面對同一張考卷給不同老師批改,正確答案會變成錯誤,不只是訂正不完的苦楚,且每次缺失修正後的複驗都必須重新排隊跟檢驗機構約時間,「遊戲場管理單位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拿到合格檢驗報告。」劉旭建觀察,這些流程讓遊具廠商和管理單位疲於奔命。

難關三:財政不足,檢驗費用雪上加霜

根據管理規範,舊有兒童遊具必須在2023年前改建為符合檢驗標準的遊具,對各縣市來說,除了要編列整修的預算,檢驗費用也不便宜。劉旭建估算,小規模的檢驗至少要萬元以上,大型特色公園動輒數十萬,且每次複驗都要付費,加上標準不一造成的重複檢驗,對地方財政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特公盟常是地方政府改建公園的諮詢單位,特公盟理事長張雅琳觀察,「很多縣市因為經費不足,就乾脆把舊的(無法通過檢驗)公園拆除,改做其他用途。」一個不願透露名稱的縣市管理單位向記者坦承,該縣市轄內已經拆除了7座公園,「真的沒有預算,也沒辦法勉強區公所改建。」

如此一來,原本希望孩子在遊戲過程中更安全的法規,卻因為執行上的困難,間接讓遊戲場消失,張雅琳擔心:「如果拆除的公園愈來愈多,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戶外遊戲的權利。」

難關四:檢驗標準缺乏多元性,新型遊具無標準可驗

近年來風行的特色公園,為了增加遊戲場的趣味和多元性,除了本土產品外,也會採用通過歐盟認證(EN)或美國認證(ASTM)的進口遊具。然而目前檢驗機構皆依照國家標準(CNS)規範檢驗兒童遊具是否合格,因此當遊戲場內出現其他國際認證的遊具,檢驗機構就會以「沒有符合的標準可檢驗」,拒絕檢驗,公園一樣無法開放。

明明是通過國際認證的遊具,卻因國內指定採用的檢驗標準太過單一,導致僵局,對主管機關來說,選用多元、新穎的遊具反而橫生枝節,乾脆採用最傳統的塑膠罐頭遊具,以符合檢驗標準。但這正是特公盟最擔心的效應。張雅琳表示:「檢驗是為了兒童安全,這是好事,但為了檢驗而捨棄遊具的趣味和多元性,這絕非法規本意,但執行上確實已產生影響。」張雅琳提到,特公盟為了替孩子爭取應有的遊戲空間和權利四處奔走,也逐漸帶動多元遊具的風氣,「我們擔心各縣市開始走拆除公園、擺放大量罐頭遊具的回頭路,這6年來各地開花的特色公園,就會是一場空。」張雅琳顯得憂心忡忡。

張雅琳認為,目前因法規和兒童遊具檢驗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導致主管機關對多元性遊具和特色公園顯得為難,「要蓋一個好玩的公園這麼難,以後誰還想做特色公園?」除了解決檢驗程序造成管理單位負擔的當務之急外,如何在兒童安全法規和兒童遊戲權間取得平衡,是政府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責任編輯:劉茵琪)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什麼?致死率達5成!醫師:4歲以下嬰幼兒最危險
政府提解方促公園開放,為何遊戲場仍不能玩?
孩子在遊戲場意外受傷誰負責?設施設計與遊戲素養應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