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溪墘文化路徑走讀 參訪祖廟文物

參加走讀民眾仔細觀看蚵殼港祖廟挖到的文物。(記者盧萍珊攝)
參加走讀民眾仔細觀看蚵殼港祖廟挖到的文物。(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農曆七月最後一天在西港區新復里溪埔寮有個特別習俗就是「拜溪墘儀式」,歷經一百多年從未中斷。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舉辦走讀活動,參加民眾對於祭溪文化很感興趣,並理解極端氣候對曾文溪留下的文化資產與地景,重新省思未來的人水關係。

西港區新復里安溪宮主委黃國文,帶領走讀民眾參訪宮內供奉神明,民眾仔細聆聽還以手機拍下記錄。(記者盧萍珊攝)
西港區新復里安溪宮主委黃國文,帶領走讀民眾參訪宮內供奉神明,民眾仔細聆聽還以手機拍下記錄。(記者盧萍珊攝)

水利規劃所推廣嘉南水文化路徑及水利治理教育,十一日在西港區新復里活動中心舉辦「拜溪墘文化路徑走讀」活動,吸引五十多人參加。活動由水利規劃所副所長洪信彰主持,邀請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南區辦事處長,也是蚵殼港後代的郭春暉,主講《蚵殼港祖廟重建天日紀實》,另由安溪宮主委也是新復里長黃國文導覽參訪安溪宮、蚵殼港祖廟文物,下午由安南區公親里長王金樹,講述「拜溪墘文化路徑」。

黃國文指出,早期因曾文溪氾濫,為答謝神明保佑聚落免受氾濫流失之苦,每年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有「拜溪墘」,也就是拜溪神,目前僅有公親寮、溪埔寮聚落保有這項習俗。

郭春暉提到,一九一四年蚵殼港因曾文溪改道而滅庄,舊聚落深埋在曾文溪河床下近百年,二00三年蚵殼港後代在神明感應下,回到祖居地舊址開挖曾文溪的高灘地,隨著祖廟文物出土,蚵殼港遭洪水淹沒的真相重見天日。

西港區長李鴻裕表示,從曾文溪洪氾信仰與流路變遷的關係,可以了解極端氣候在曾文溪流域留下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