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飆高溫 跨部會出招助孩童遠離熱傷害

國健署、國教署及氣象署攜手,共同呼籲暑假期間,避免在炎熱天氣下戶外活動,讓孩童遠離熱傷害。(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國教署及氣象署攜手,共同呼籲暑假期間,避免在炎熱天氣下戶外活動,讓孩童遠離熱傷害。(國健署提供)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昨天(19日),已經有238人因為熱傷害就診,為了孩童的健康,國健署、氣象署及教育部今天(20日)跨部會召開記者會,共同發布兒童熱傷害預防宣導影片,推廣樂活氣象APP的示警功能,並呼籲家長暑假安排學童的活動時,要多注意氣候炎熱,避免戶外活動,讓孩童遠離熱傷害。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戶外溫度動輒30多度,體感溫度可能超過40度,提醒大家,覺得自己有頭暈、呼吸困難、胸悶等情況,可能就是熱傷害或熱衰竭的前兆,最好儘快地到涼爽的地方,同時也建議家長,暑假期間安排戶外活動時,要注意避免熱傷害。

 

國健署製作許多預防熱傷害的衛教素材與影片,教育部國教署專門委員薛承祐感謝國健署製作教材,提供學校教師使用,教育部已經在108課綱中,將熱傷害融入自然及健體領域課程,同時也委託教育電臺「校園健康筆記」節目製播相關主題節目,傳播正確的知識。

 

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表示,在全球暖化過程中,氣象署注意到熱傷害的情況,因此與國健署、中研院合作開發「樂活氣象」APP,提供「熱傷害疾病」健康預警服務;另外,夏天國人喜歡到山中的溪流玩,氣象署今年也推出山區暴雨即時訊息,若山上下雨,氣象署會利用手機細胞廣播訊息,提醒民眾儘速離開危險水域,希望家長能善用樂活氣象APP及相關資訊,妥善並安全的安排孩子的暑假活動。

 

國健署也再次提醒,保持涼爽、補充水分及隨時留心天氣,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外出,以預防熱傷害,如果孩童已經出現熱傷害的情形,除了迅速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外,也鬆脫孩子的衣物,讓孩童平躺,保持呼吸道暢通,同時泡冷水或灑水散熱,並讓孩子補充涼水,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應儘速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