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億年前的天空霸主:澳洲新發現的飛行爬行動物化石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未知的飛行爬行動物化石,這種爬行動物屬於一億年前的安漢格拉翼龍(Anhangueria)。這項新發現的翼龍被命名為Haliskia peterseni,其化石的保存狀態比澳大利亞其他已知的翼龍化石完整度高出兩倍。

Haliskia peterseni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昆士蘭州,當時該地區大部分被一片內海覆蓋。這種飛行爬行動物擁有顯著的前上頜嵴和彎曲的牙齒,翼展達4.6公尺,成為當時的可怕掠食者。

這些化石由Kronosaurus Korner博物館的策展人Kevin Petersen於Eromanga盆地的Toolebuc地層中發現。化石包括完整的下頜骨、上頜骨尖端、43顆牙齒、脊椎、肋骨、雙翼的骨頭和部分腿骨,甚至還有非常薄且脆弱的喉骨,顯示其擁有強壯的舌頭,幫助其捕食魚類和頭足類動物。

這一發現由Curtin大學的博士生Adele Pentland和她的同事們研究確認,他們發現這種翼龍屬於安漢格拉翼龍群,這是一種在全球多地(如巴西、英國、摩洛哥、中國、西班牙和美國)都有分布的翼龍群體。

「Haliskia peterseni大約在1億年前是個可怕的掠食者,當時昆士蘭州中西部大部分地區被一片廣闊的內海覆蓋,這片內海的位置大約在現今維多利亞州的南海岸線,」Pentland說。

能夠在不同地區的生態棲位(niche)分工

昆士蘭州埃羅曼加盆地地層剖面圖: 圖中展示了埃羅曼加盆地的地質層,並標示出該區域發現的重要四足動物化石。由R.J.D.和A.H.P.修復與重建的哈利斯基亞彼得森翼龍基於Tropeognathus mesembrinus進行。
昆士蘭州埃羅曼加盆地地層剖面圖: 圖中展示了埃羅曼加盆地的地質層,並標示出該區域發現的重要四足動物化石。由R.J.D.和A.H.P.修復與重建的哈利斯基亞彼得森翼龍基於Tropeognathus mesembrinus進行。

這些化石的發現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飛行爬行動物的古生態學,以及它們在澳大利亞白堊紀的多樣性。安漢格拉翼龍能在不同地區成功生存,這可能與其在生態位中的分工有關。然而,這一假說需要更多地點的時間約束來進行嚴格測試。

Pentland和同事們的研究顯示,安漢格拉翼龍的成功分布可能是由於其在不同地區的生態位分工。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安漢格拉翼龍群體的信息,同時也突顯了這些飛行爬行動物在澳大利亞白堊紀的多樣性。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為我們了解遠古時代的飛行爬行動物提供了新的視角。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Gabriel N. Ugueto. By4.0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cc By4.0

參考論文:
1.Haliskia peterseni, a new anhanguerian pterosaur from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Australia

Scientific Reports

延伸閱讀:

1.飛行的起源仍是謎:到底是恐龍或鳥類 率先展翅高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