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碳交易擬採總量管制 與碳費雙軌並行

環境部研擬「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未來與碳費雙軌並行,並參考歐盟作法,透過市場力量驅動減碳。圖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環境部研擬「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未來與碳費雙軌並行,並參考歐盟作法,透過市場力量驅動減碳。圖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碳交易政策傳有重大轉變。據了解,環境部正研擬「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未來與碳費雙軌並進,並參考歐盟「總量與交易(Cap and Trade)」作法,給予排碳戶免費配額,碳權價格由市場機制決定,透過市場力量驅動減碳。

類似歐盟作法 接軌國際市場利多

因應歐盟等國陸續對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我國碳定價制度採取碳費先行,向主要排碳大戶收取碳費;國外多數國家則採取總量管制,對事業排碳訂出總量天花板,且逐年降低,藉由市場交易碳權,鼓勵企業自主減碳,加速減碳者可從中獲利。未來若採總量管制與碳費雙軌制,由於與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作法類似,可望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對碳市場是一大利多。其次,現行自願減量碳權機制,排碳大戶無法參與碳權交易市場,以後這些排碳大戶在總量管制下,都將是碳權的需求者、甚至是供給者。

對於碳交易制度,環境部過去一貫主張走「自願減量」碳交易,主因是台灣碳排放源集中,且總排放量若以全球尺度來看並不多,若採總量管制,恐造成碳權惜售,市場沒有活水,難以驅動交易。

但台灣揭櫫二○五○淨零目標後,產業界對碳權有高度期待,工商團體也紛紛呼籲環境部,我國制度應該要能接軌國際,新政府在五二○上任後重新檢視作法,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也透露,總量管制碳交易是長期方向。

總量、碳費雙軌 驅動產業界減碳

據了解,經過高層溝通後,環境部、氣候署已初步認同實施總量管制碳交易的方向,並正啟動評估作業,未來台灣的碳定價制度,將是碳費、總量管制碳交易雙軌並進,並希望透過市場機制驅動產業界減碳。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回應,現階段重點政策仍在碳費制度,未來總量管制是否與碳費並行,確實是中長期規畫。

現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授權行政機關,可因應國際趨勢實施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換言之,台灣要做總量管制碳交易,並不涉及修法,只須跨部會協商後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實施。

台灣碳交所去年成立 交易不活絡

台灣碳交所去年成立後,僅代購國外碳權,國內碳權額度尚無法上架,整體交易並不活絡。知情官員表示,要讓企業積極減碳、甚至邁向淨零,總量管制才是正道。

官員說,外界一直關注碳費費率要收多少,但碳費並非萬靈丹,碳定價制度還包含碳交易,總量管制碳交易的減碳效果,目前傾向可參考歐盟,從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先推動,可先處理有共識部分,個別產業再細緻處理。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看圖寫注音!醫師爸曬幼稚園女兒「神作答」 網笑喊合理:幾霸昏
扁可頌落伍了?日本爆紅「1可頌暗黑吃法」他讚超美味 網驚:法國人要瘋了
手腳慢搶不到!她好奇45K以上房子都誰在租 眾人曝1族群最愛:爽翻
尺度太惹火!南韓女星轉身全看光 火辣走秀評價卻超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