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里山倡議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增進人類福祉」國際研討會

【記者 劉蘇梅/台北 報導】

在里山倡議推動即將屆滿20週年之際,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FFTC)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HDARES)、林務局(FB)、林業試驗所(TFRI)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即將於9月17日至18日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推動里山倡議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增進人類福祉」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mplementing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for the benefit of biodiversity and human well-being),藉此研討會邀集來自亞太地區之專家共同探討目前實行里山倡議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近年來亞太地區的農業人口老化、農業生態遭到破壞,如何吸引青年回流農村、穩定農村經濟收入並同時永續農村生態,成為亞太地區政府共同的課題。里山(Satoyama)的定義是由山(自然資源豐富的山林)和里(人類居住的農村)這些環境所組成的環境,為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有助於防災、集水區保護及其他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里山一詞雖源自日本,但在全球各地皆有里山基本原則管理的永續案例,2010年在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提出「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理念,希望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工作目標,此外為了建立對半自然環境的價值認同,並發展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社會模式,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與日本政府,提議建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

本研討會邀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秘書處,致力於推動里山倡議多年的姚盈芳(Dr. Evonne Yiu)博士,以及在台灣各地推動施行里山倡議多年、並建立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路(TPSI)的李光中副教授發表專題演講。此次研討會亦安排政策論壇,由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FFTC)主任,同時也是國土農地政策資深專家的林國慶博士擔任論壇主持人,邀請來自國內外政策、永續農業、生態、林業、經濟產業等領域的7位與談人,共同討論目前里山倡議執行時遇到的經濟、文化、政策等議題,並提出相關具建設性的因應對策。除此之外,更有來自亞太地區包括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及泰國的實際參與成功個案的講者,分享各國推動里山倡議計畫、改善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相關政策與措施之經驗。

本研討會除了專題演講之外,包括四大主題:知識強化、政策與能力建構、各國實際案例分享、以及政策論壇。知識強化是探討如何將傳統生態技術系統及相關的現代科技結合,並應用在里山實際案例中;政策研究與能力建構則是加入政府制訂的相關支持政策以及當地社區與生態永續經營的成功策略;分享各國實際案例後,於政策論壇進行討論,希望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並在最後開放現場與會者討論。

透過研討會互相交流的機會,分享國際里山倡議的知識及經驗,將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並透過大眾的支持,期望能夠進一步改善亞太地區國家中,適合此概念地區的農村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