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焦糖色素魔法 美味陷阱致癌疑慮

系列報導,抹黑高手。天氣熱,不少人喜歡吃古早味刨冰,尤其淋上焦糖水,滋味特別迷人,這是一種傳統古法,把砂糖放在鍋內加熱,翻炒到一百多度,產生焦化反應,如果加熱水一起熬煮,就成為液態焦糖,屬於「褐變反應」,好比蘋果削皮後,放置一段時間就會變得黑褐色,在食品加工還有烹調中,也經常遇到這種現象。現代社會,講求效率和時間,因此化學技術加持下,出現所謂的合成焦糖,省去人工熬煮,價格也不貴,例如滷味業者常用的「醬色」,就是其中之一。其實這一種澱粉分解物,值得關注的是,裡頭有種成分叫做4-甲基咪唑,在動物實驗中,有引發致癌疑慮,然而焦糖色素在美食上施魔法之後,許多消費者都逃離不了它的誘惑。

蔗糖加熱,如此簡單,卻展開像魔法般的變化!

高餐大餐飲廚藝科專案講師 黃宏仁:「用搖晃的方式,讓它溫度均勻,140度會慢慢褐變,150度到160度會變成金黃色,180度就變成焦糖顏色。」

糖變褐色,香氣也變濃。

高餐大餐飲廚藝科專案講師 黃宏仁:「金黃色狀態就會有焦糖顏色香氣,跟苦味是一線之間,比如180度超過,就苦味。」

屏東大學應化系副教授 李佳穎:「從砂糖去熬煮,形成脫水的反應,脫水之後,因為在加熱狀態,還可能會有些裂解,然後聚合的過程,最後就會變成褐色焦糖產生。」

焦糖煉製過程,是一連串複雜的化學變化,產生的化合物,有些是焦糖顏色來源,有些則是焦糖味來源,這上百種化合物,組合成複雜的香氣與色澤,挑動嗅覺與視覺。

科學家還沒完全研究透徹焦糖化反應的產物,但這顏色轉變的過程,叫褐變反應,分成兩種,焦糖化跟梅納反應。

屏東大學應化系副教授 李佳穎:「焦糖化是單純只有糖,梅納反應就是要有蛋白質,或是胺基酸加進來,那都會產生褐色色素出來 。」

高餐大餐飲廚藝科專案講師 黃宏仁:「因為糖運用滿廣的,就是點心、冰淇淋以外,一些慕斯以外,還有一些盤飾,一些國際競賽,會拿糖來做所謂的糖雕。」

製作焦糖是西餐廚師必備技能,但基本功鍛鍊不易。

高餐大餐飲廚藝科專案講師 黃宏仁:「煮焦糖第一個安全性,容易噴到手或眼睛,是滿嚴格要求技術方面的成長。」

煉製過程講求功夫要到位,對焦糖的渴望,推升了比較便宜的合成焦糖產生。

屏東大學應化系副教授 李佳穎:「工業上面的焦糖色素,尤其是加了一些,亞硫酸鹽、銨鹽這類的,顏色會比較鮮艷一點點,然後比較不會有沉澱的問題。」

高餐大餐飲廚藝科專案講師 黃宏仁:「合成焦糖來講,第1個便利性,操作性,比較安全,風味比較刺鼻,顏色比較深一點點,(手工)焦糖口味是很順 ,在嘴巴是很柔和的。」

手工與合成焦糖做甜點,兩者是否真有差別,民眾來嘗嘗。

學童 黃馨蒂:「有點帶苦苦,可是這個不會,後面吃起來會甜甜的,就很順口。」

民眾 蘇慈婷:「在甜品裡面不會很搶戲,可以吃到焦糖味道,也可以吃到裡面有蜂蜜味道。」

味道的差異,反映在價格上卻是明顯落差,美食家與”呷粗飽”,各有所好,但兩者之間更攸關健康問題!

焦糖色素分4類,第一類是單純的糖類加熱,第二類添加亞硫酸鹽作為催化劑,第三類,使用銨鹽,常用於醬油,第四類加入亞硫酸與銨鹽,用於飲料,但第三、四類,因為銨鹽,產生含氮副的產品,4-甲基咪唑。

屏東大學應化系副教授 李佳穎:「4-甲基咪唑這個化合物,其實在結構上來看,它含有氮,所以很明顯那個氮哪裡來的,就是我們加進去的銨鹽。」

毒理專家 招名威:「對於動物是有致癌性的,但是對於人類,目前都還沒有致癌的實驗證據。」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 顏宗海:「世界衛生組織下面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RC它也認為說,4-甲基咪唑算是2級致癌物,2級致癌物是動物實驗,會增加致癌風險,在人體並沒有致癌證據。」

也因此,台灣參考世衛組織,將過去被當成天然色素的合成焦糖,改列為食品添加物,嚴格規範食品中含量。

毒理專家 招名威:「根據加州的規範,每天不要攝取超過29微克,為標準的範圍,只要是超過的話,就是把它標示出來,在劑量上面就是第3類,是在200毫克每公斤的限制,第4類的話就是250毫克每公斤的限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 顏宗海:「其實癌症產生,臨床上,我並沒有看到過,病人吃了,含有焦糖色素的加工食品,最後得到癌症,並沒有這因果關係。」

醫師強調,不要聽到有罹癌風險就恐懼,因為4-甲基咪唑,並非只存在工業製作的焦糖色素,而是烹調煮食就會產生!

屏東大學應化系副教授 李佳穎:「這個化合物,其實在梅納反應過程也會產生,它們都是因為,含有氮的胺基酸和進來,在加熱過程裡面,就會產生這類含氮成分。」

不論是自己烹調還是加工食品,都無法百分百排除攝取到4-甲基咪唑的機會,但即便吃進身體,也會被人體代謝。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 顏宗海:「食品添加物有800種,分17大類,所以加工食品都一定會有食品添加物,只要是合法添加添加物都沒關係,當然說,我們還是要回到健康飲食的大原則,就是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

民眾知的權利,就在加工食品的成分表,多花點時間看清密密麻麻的成分,才能了解在口慾滿足時,究竟吃了什麼,也透過自我控制攝取量,降低風險,讓咬下的每一口,都能安心!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擔心視障獨居翁 安裝室內扶手給依靠
愛要說出口!黃楷詒的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