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軍」到不了、「野孩子」長不大 禁映潮將制約中國影視發展

中國電影《野孩子》劇組宣布取消上映。(圖取自微博)
中國電影《野孩子》劇組宣布取消上映。(圖取自微博)


繼《援軍明日到達》,中國近日又有一部電影《野孩子》,在即將上映前,遭官方臨時喊卡,無法實現電影海報上「好好長大」的願望。時事評論人徐全今天(5日)分析《野孩子》無法上映的可能原因,但也強調,中國一再有電影臨時被禁映,將制約中國影視業的發展,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野孩子》不符「三突出」 又觸及敏感議題

描寫中國流浪兒童艱難處境的電影《野孩子》,被中國媒體視為今年暑假首輪電影的強檔片,預測票房可達人民幣3.5億至5億元;預售票在3日開賣,但就在當晚,製片團隊忽然宣布因「後期進度原因」取消上映,並在聲明中表示,「未來的日子裡,也請記得『好好長大』,相信我們一定會再見的」。有中國網友認為,《野孩子》上映被臨時喊卡,應該是劇情觸及中國社會底層問題,被官方認為是「負能量」。

時事評論人、軍史學者徐全指出,中國大陸的文藝作品向來具備倡導功能,而且強調「三突出」原則,《野孩子》並未符合。徐全:『(原音)「三突出」是1968年在上海的「文匯報」上有一篇文章當中提出來的,叫做「讓文藝界永遠成為傳毛澤東思想的陣地」,這篇文章當中就提出了「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當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這就是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的一個文藝創作要求,這個「三突出」是文革時期的文藝創作路線,但是它一直被繼承到了今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中國大陸很多的電影具有很強烈的宣教功能、臉譜化色彩的原因。』

徐全說,《野孩子》的內容牽涉中國社會敏感的社會議題,這種觸碰傷痕的感覺及背後的共鳴,官方預期帶來社會震盪,就有可能在最後階段臨時喊卡。徐全:『(原音)它敏感在哪裡呢?它牽涉到流浪兒童主要來自於哪裡?農村,而其實在2021年的時候,北京官方就已經宣佈中國農村已經脫貧了,在脫貧之後的中國,你會看到文藝作品的創作在大陸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基本上是反映農村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一派形勢大好的景象,就算有反映到農村比較負面的,那也是積極的,比如說反腐、掃黑除惡,都是這些,一定就是光明戰勝黑暗的這種主題。』

通過三階段審查 最終仍可能被禁映

在《野孩子》被禁映之前,另一部描寫1944年國軍在「衡陽保衛戰」浴血奮戰的電影《援軍明日到達》,原訂6月28日在中國上映,也是臨時宣布無法播映。徐全認為,相信這兩部電影原本都通過了中國電影的三審制度,也就是劇本審查、電影審查,及宣傳前的審查,否則不可能開始對外宣傳。徐全:『(原音)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它正式上映之前的審查已經通過了,但還是因為某些原因,最後這個電影被下架了,為什麼正式上映之前還要再審一次呢?因為有的時候要看當時的社會氛圍、社會風氣。』

誰可以在一部電影通過三階段審查後,還可以不讓它照常上映?徐全說,這當中涵蓋複雜因素,如果是單一官員能決定,這名官員肯定官位很高,但通常會是主管意識形態宣傳部門所下的決定;另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被禁播的電影可能對某個省市產生負面影響。

徐全:『(原音)我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寫一部被封殺掉的電影劇本,叫做《苦戀》,它就是強調知識分子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滿懷報國之心,從美國回到了中國,結果這個憧憬新中國的希望沒有實現,反而是經歷了一連串的政治運動,所以這個電影當中是非常敏感的,當這個知識分子的女兒看到自己父親飽受政治運動的摧殘,毅然決然打算潤了,準備離開中國的時候,她的父親對她講,你應該愛國,然後他的女兒有一個靈魂之問,「你愛這個國家,可是這個國家愛你嗎?」這是這個電影引起非常震動的原因。』

多部電影拍完無法上片 中國影視發展恐受阻

徐全談到,每部電影都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與資金,動輒幾億人民幣,從《援軍明日到達》到《野孩子》陸續被禁映,無論官方私底下是否有補貼劇組資金,往後都會讓更多電影創作者、投資者和演藝人員望而卻步。

徐全:『(原音)這個會讓人家覺得中國的影視文化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跟不安全感,以後誰敢那個,尤其現在很多的電影都是合拍的、合資的,你到哪裡去找投資方啊!尤其在中國現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投資方有可能來自境外,這不更那個嗎?你不能一方面要吸引外資,但另外一方面有些不確定的因素跟事件突發的情形,可能會嚇跑外資。』

徐全擔憂,再這樣下去,將制約中國影視業的發展,未來難再見到中國會有好的電影作品。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疑涉統戰宣傳 台灣應拒絕劉德華入境
描寫中國流浪兒童處境 電影「野孩子」突取消上映
中國學者喊拆衡陽抗戰碑 跨國軍史學家連署發表「4大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