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離岸風電產業 企業齊練兵

工商時報【文╱林宜蓁】 為解決國內缺電問題,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業,預計2025年政府規畫發電容量為5.5GW。協助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的國內財團法人船舶中心副執行長周顯光表示,台灣西部風場條件優,年平均風速10米(據研究風速6米以上才有開發價值),最大冬天可達12米,尤其新竹至雲林該段最適合風力發電,而彰化外海是全球罕見的優質風場,風力平均密度,每平方米超過750瓦,特別是常年風速高達每秒七米以上。 今年9月「高雄國際海事船舶展暨國防工業展」主辦單位台灣造船公會顧問朱旭明表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才正起步,藉著國外開發商的參與主導,國內業者可以趁此練兵成為專家,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待未來產業成熟後還可以將經驗輸出國外。經濟部評估,未來2025年累計設置5.5GW的離岸風場,將帶來9千億商機、創造約2萬個就業機會、一年可提供198億度電,其帶來的經濟量體可觀。 為順利進行離岸風電發展,熟悉海事工程的稱船舶中心未來將扮演輔導廠商及提供產業媒合的平台角色。周顯光指出,目前國內離岸風電建設尚無完整的船隊與設備,未來中心不僅廣泛搜集海上風場選址參數,也針對特殊工作船的需要,進行各項任務作業的前置分析,以確保該項工程執行的可靠度。 儘管國內才甫完成離岸風電開發商的遴選,但風機、基座工程技術到運維人才培訓早已積極籌畫。由交通部100%持股的台灣港務公司,負責營運的台中港將做為風機組裝碼頭和參與工程的工作船靠泊母港。土地的部分則運用於在裝卸、倉儲、運輸和物流等一條龍服務。人材培訓則籌設GWO(全球風力計畫)安全訓練認證中心,預定2019年啟動,每年將培訓800至1,000人。未來市場人力的極度需求,台灣港務公司鼓勵年輕人投入。 遴選廠商之一的中鋼集團,在離岸風電政策將重點放在「興達港海洋基礎公司的建置規劃」,負責水下基礎建設。 為克服海上巨大風力機系統難以在傳統陸岸廠房完成建造組裝,風力機各段局部組裝後,亦必須能配合吊掛至特殊工作船,因此除了必要的行政大樓,還規畫櫥區、轉階段製造廠及Jacket組裝廠。就政策推動面,具有龐大經濟發展附加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