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AI財,電信三雄下一戰在企業IT!台灣大40億入股精誠能後來居上?

台灣大哥大近日宣布以近四十億元,取得本土資訊服務產業龍頭精誠資訊約一二%持股,成為該公司大股東。這會成為決定台灣電信市場從三雄鼎立走向「兩大一中」格局,關鍵的一步棋嗎?

台灣人口有限,電信業者在個人用戶市場的成長天花板明確,且目前看來,5G吸引消費者轉換的吸引力和效益,也不若當年的3G和4G升級潮顯著。

而在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兩樁購併案陸續完成後,台灣大和遠傳的個人用戶規模快速拉升,縮小了與龍頭業者中華電信之間的差距。從數據也可以看到,自整併完成以來,三家市占未再有顯著變化。

相比個人市場趨於穩定,企業市場更是電信業者可以尋求突破的機會,也是力拚轉型的關鍵。

5G、AI帶動企業IT支出爆發
電信三雄唯台灣大布局落後

首先,是企業市場的未來成長性。

國際研究機構IDC資深研究經理蔡宜秀表示,5G加上過去兩年生成式AI的突破性發展,改變了企業對IT應用的想像,也帶動企業重新思考未來布局規畫。根據他們的研究預估,至二○二七年,台灣企業整體IT支出規模,將會突破一百三十億美元,相比二三年將有三成增長。

同時在實務面,台灣IBM諮詢總經理林翰也有類似觀察:「AI是我第一個看過,企業老闆比IT主管更積極想要的解決方案。」他明確感受到市場的熱度。

第二,電信業者在企業IT市場,有強大的利基點。

就如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經常說的:電信業者擁有「電信天賦」。

所謂電信天賦,是指不論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醫療,還是各種物聯網應用發展,都需要網路基礎建設做訊號傳遞和處理。這正是電信業者獨有的優勢,也讓他們有機會不只是當一條笨水管,而是能夠帶入更多加值服務。

特別是這兩年AI發展,帶動龐大算力需求,加大邊緣運算的重要性,而5G基地台也屬於邊緣運算的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5G與AI的整合,將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但這不代表所有電信業者,都能吃到企業市場這塊大餅。

因為要做企業生意,得先要有企業級產品;再者,當客戶需求來了,還要有相對應的開發和服務人力。

林翰表示,要做企業的生意,光是從前期市場分析、擬定定價策略,還要找到對的人,把產品做出來,再加上後面的長期維運,挑戰很大,不是那麼容易說要進來就可以進來。

以上述企業市場的需求條件來看,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在這塊市場,電信三雄以中華電信的實力最強大;而遠傳在過去幾年積極布局下,也已小有成果;唯獨台灣大是這塊領域的陌生面孔,他們認為在企業市場,該公司落後兩大電信對手的距離有點遠。

中華電信布局最深、最久
遠傳從微軟國際大廠找人才

被形容為兵強馬壯的中華電信,一方面是因為在市話、行動寬頻和固網,有完整的最後一哩布局,讓他們有機會藉電信業務,進入企業,然後再帶入更多IT生意。

而且中華電信不只是許多國際IT大廠,如微軟和亞馬遜的合作夥伴,本身還有中華電信研究所的千人研發能量,具備開發自家產品與解決方案的能力,形成他們在市場競爭的重要利基點。同時,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也有充沛的銷售與服務人力。

整體來說,中華電信在企業市場的布局既久且深,特別又以政府單位和學校等公部門為其強項。以去年來說,其企業客戶分公司一年貢獻的營收高達七百三十億元,對整體營收占比約三成,已是中華電信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遠傳的起步稍晚,但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來,該公司非常積極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量能,也陸續從IBM、微軟、SAP等國際IT大廠挖來好手。如近年加入遠傳,現任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經理的胡德民,先前就是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暨微軟技術中心總經理。在他加入後,遠傳與微軟的合作也比過往更密切。

此外,遠傳或許在公部門的耕耘深度難以和中華電信相比擬,但其母公司遠東集團旗下事業,橫跨紡織、零售、醫療、交通,以及金融和旅宿等多個產業,成為他們切入企業市場很好的起步點。經過多年積累,近年他們也在集團外的業務開拓看到成果。

根據遠傳的公開資訊,其去年企業收入占比為二三%,超過兩百億元。從每季法說會簡報也可以看到,這塊業務還在持續快速成長中。

而台灣大則是電信三雄中,過去對企業IT市場著墨最少的一個。


台灣大的經營策略一直被認為更偏重在個人用戶端,這點從該公司的人事布局,也可略見一二。

過去兩年,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積極對外招募好手,陸續找來多位高階主管,如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群商務長林東閔,是宏佳騰前執行長;還有將來銀行前策略長吳建頤、拍付國際前總經理韓昆舉,分別都在台灣大擔任副總經理職位,負責的也都是以面向個人市場為主的產品,如前者推出支付產品大哥付;後者則負責加密貨幣交易所。

台灣大以金錢換時間
透過入股,拚互補拚速度

也因為過往台灣大在企業IT市場的能見度較低,所以這次他們宣布要拿出近四十億元投資精誠,特別引人矚目。

精誠就像是一家IT百貨公司,有完整的產品線,也有大量的技術和銷售服務人力,這都是台灣大目前在企業市場不具備的條件;而對精誠來說,接受這筆投資,除了有大筆資金入帳,也有望藉助電信業者優勢,搶進5G和AI整合商機,並可以帶來拓展新客戶和開發新業務的機會。

這個合作案對雙方都有明確的互補效果。

台灣大沒有採取一步步打造自家企業IT團隊的路線,而是選擇用金錢換取時間,透過和外部夥伴結盟的方式,打企業市場這一仗,速度是一個關鍵考量。

蔡宜秀指出,生成式AI熱潮興起迄今,已將近兩年,企業從初期的研究、概念驗證,正陸續進入正式開案的實際導入階段。換言之,如果錯過這個時機點,恐怕只能看著對手大啖企業IT商機。

此外,她也表示,AI的發展,改變了大家對5G物聯網的應用場域想像,也讓企業重新思考未來規畫布局。在這樣的情況下,既有玩家其實未必占有優勢,倒是在這個時間點加入的後進者,有獲得齊頭式競爭的機會。

不過,台灣大是否能夠借此次投資,在企業市場彎道超車,一個大前提,還是在於後續雙方將如何展開合作,以及能否展現執行力,確實創造綜效。

畢竟,精誠也是一個員工多達數千人的大集團,旗下子公司眾多。即便台灣大成了持股近一二%的大股東,取得話語權,也不代表精誠各部門、各團隊,都會將台灣大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反之亦然。

這是目前市場對這項合作最大的疑慮。

精誠資訊財務長鍾志羣表示,投資是第一步,雙方具體要合作哪些項目,業務要如何展開,細節仍需要時間進一步洽談。

台灣電信市場會不會走向兩大一中?這場企業之戰,或許也將決定誰會是領先群中,先掉隊的那一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到荷蘭工作,和同事聊天才發現,台灣人的話題怎樣也離不開「2件事」

飛機劃位要挑「最爛座位」?旅遊達人曝4原因:有機會免費升等

讓錢夠用一輩子!一位理財顧問,給客戶的4個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