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昔日"雨傘王國"招牌 業者走向品牌化

財經中心/吳任瑜、胡崇恩 台北報導

台灣在民國60年代,曾經被封為"雨傘王國",2百多家業者締造幾百億的出口額,但隨著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產業外移、人力資源不足,傘業急速走下坡,業者積極開闢不同領域,設法闖出另一片天,要再次擦亮"雨傘王國"的招牌。

大風不斷吹,站都有點站不穩,這名男子颱風天拿傘在風力發電廠旁,測試雨傘的耐用度,只見傘被超過10級的陣風吹到整個"開花",還是能輕鬆恢復原狀,台灣業者開發出這把雨傘,傘骨是全段玻璃纖維做成,除了更有彈性外,也更加輕巧,號稱吹不壞的無敵傘,開發業者還提供終生保固的服務。

只要傘壞掉,拿到門市就可以即刻處理,業者之所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是因為中國低價雨傘的競爭,其實,台灣過去曾被稱為是"雨傘王國",內需、外銷訂單接不完,全盛時期全台至少兩百家業者,締造出一年數百億出口額,但隨著工資上漲,人力不足,產業外移,讓這家業者立志根留台灣,於是開始轉型。品牌業者趙翊如:「我們主要是靠終生的維修,就是售後服務打出名號的,那像是有些客人,可能買了一支傘,那壞掉了就要丟掉,那很可惜也不環保,那其實在我們家,購買傘的客人,都可以享有就是,售後的終生的維修服務。」民眾:「想說試試看會不會,之後如果真的壞掉的話,就是能夠得到很好的保固。」

雨傘不「開花」、 快乾傘誕生! 製傘業轉型 走向品牌化
雨傘不「開花」、 快乾傘誕生! 製傘業轉型 走向品牌化

民眾被終生保固吸引。(圖/民視新聞)

業者近年來努力轉型,從代工走到品牌化、精緻化,推出防風、防UV等特殊功能的雨傘;也開發了許多具有創意兼具時尚感的產品,像是和知名IP聯名...民視記者吳任瑜:「台灣常常下雨,雨傘幾乎是人人必備的日用品,不過有時候收傘,到室內還是會濕答答,有業者推出快乾傘,只要輕輕甩幾下,傘面幾乎不會殘留水滴。」傘骨材質升級,就連傘布也從尼龍布,換成高科技布,排水功能更好,而業者除了在傘的品質、功能上下功夫,擴點跟店址的選擇,也很講究。


品牌業者趙翊如:「街邊店的門市,就是轉到捷運的站點這樣,然後就是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流。」民眾:「之前一開始買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折疊傘,收傘的話是沒有辦法,階段性的收傘,很不方便對,那現在至少就是有在改進。」想要保留台灣雨傘王國美譽,業者甚至提供租借服務,跨足共享經濟的市場,用新市場帶動商機,希望再次擦亮"雨傘王國"的招牌。

雨傘不「開花」、 快乾傘誕生! 製傘業轉型 走向品牌化
雨傘不「開花」、 快乾傘誕生! 製傘業轉型 走向品牌化

雨傘王國轉型,做出獨特性。(圖/民視新聞)




原文出處:雨傘不「開花」、 快乾傘誕生! 製傘業轉型 走向品牌化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川普又說台灣偷晶片生意! 專家:請查台積電有多少專利
日國會今改選!石破茂談打造防災大國 再提台灣是國家
中國遊客愛上「台灣1料理」!網一看點頭: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