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型加壓袋PAC 高山症保命袋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高山美景,但高山病防不勝防,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今天(4)發表攜帶型加壓袋(PAC),這個袋子好像膠囊的壓力艙,可以在山屋就近搶救高山病患者,減少直升機或搜救隊救援不及的高山病瀕死案例。協會發動募款,希望每個高山山屋都有攜帶型加壓袋(PAC),連結成一個安全網,終結會致命的高山病。
登山客季小姐,去年3月攀登奇萊山,發生高山腦水腫,當時天氣惡劣直升機無法起降載運,搜救人員就近在山屋把她塞進攜帶型加壓袋(PAC),順利緩解症狀,下山後住院觀察只有輕微失溫。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王士豪表示,台灣平均每3名高山登山客,就有1人發生高山病,最嚴重的是發生率約1%的高海拔腦水腫或肺水腫,嚴重者發病後12小時內就可能死亡,如果無法及時下山,死亡率100%;近7年,台灣至少35起高山病相關山,這個時候唯一的保命機會,就是攜帶型加壓袋(PAC)。
攜帶型加壓袋(PAC)長2公尺、重7公斤,像一個紅色的大膠囊,操作簡便,不需電力,高山病病患先躺進去,再以腳踏幫浦充氣,只需10分鐘就能讓病患達到海拔下降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一旦病患清醒又能走路,就可以慢慢下山。
台灣平均每年約5起高山症的山難,每次搜救動用至少30次直升機救援及難以估計的地面救援,花費巨大社會資源;高山症不僅發生在觀光客、登山客身上,更容易發生在救難人員身上,因為搶時間上山搜救,沒時間慢慢適應氣壓變化,更需要保護。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呼籲各界踴躍捐款,協會希望進口100個攜帶型加壓袋(PAC),無償設置在台灣的高山山屋,提供消防局及民間救難隊伍緊急使用。協會也會舉辦專業訓練,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如果民眾在山屋看到攜帶型加壓袋(PAC),請不要破壞或把玩這個救命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