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 往往發現時已晚期

林琨哲醫師提醒,年齡達40歲且有家族病史,或45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進行攝護腺健康檢查。(記者蔡清欽攝)
林琨哲醫師提醒,年齡達40歲且有家族病史,或45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進行攝護腺健康檢查。(記者蔡清欽攝)

▲林琨哲醫師提醒,年齡達40歲且有家族病史,或45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進行攝護腺健康檢查。(記者蔡清欽攝)

63歲的黃先生因攝護腺肥大造成下泌尿道症狀,持續10年在成大醫院門診追蹤並服藥。近7年抽血檢測攝護腺指數(PSA)逐步升高,6年前接受經直腸攝護腺切片,檢查結果為良性。去年底追蹤攝護腺指數已高達26ng/dL(正常值為小於4ng/dL),經超音波核磁共振融合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後續進行手術治療,治療後恢復日常,門診持續追蹤。

成大醫院泌尿部林琨哲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男性進行早期檢查和定期追蹤是診斷攝護腺癌的關鍵。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包括: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高脂肪、高蛋白質和高膽固醇攝取,吸菸,以及暴露於汙染、肥料、橡膠、重金屬等環境。

攝護腺癌的病患建議進行傳統經直腸攝護腺切片手術或超音波核磁共振影像融合切片手術。傳統經直腸攝護腺切片手術時間較短,但切片部位有侷限性,約有3%機率造成感染。而超音波核磁共振影像融合切片手術能精準定位病灶位置,感染機率也較低。

林琨哲醫師提醒,初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發現時已屆晚期甚至遠端轉移,而錯失根除性治療機會。對攝護腺有健康疑慮,及年齡屆滿、有家族病史、攝護腺指數偏高的民眾,應及早諮詢醫師並接受檢查。